2006年是中国书业愈显Discovery化的一年。
电视节目Discovery十年前进入中国,据说那时只有两三百万家庭观众。可是,那些上天入地的猎奇题材,那种拍摄精美的高清画面,很快就俘获了愈来愈多的中国
其影响尚不止于此。重要的是它锻铸了一种接受理念。90年代以来,电视始终是领导中国图书市场两大核心力量之一(另一个核心力量是应试教育),从电视剧脚本到节目主持人一窝蜂的攒书,从“超女”的延伸产品到“百家讲坛”的謦咳余唾,除了教材教辅整个书市就靠电视忽悠了。但是,Discovery的影响却跟一般电视节目不同,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题材资源,图书出版很难跟风逐影地去摹仿(虽说也有),它对书业的影响与其说如何启发了出版人,不如说是实实在在改造了中国人的阅读口味。在这个知识早已符号化的时代,当“国学”也像黄金期货一样震荡走高的时刻,当生意人纷纷成了“儒商”的今天,一场沐猴而冠的文化时装大甩卖便开场了,Discovery就是挠准了人们这根痒痒筋。俗丽化的“知识”和“文化”,浮光掠影式的中西杂学,合力打造着当今的博雅君子。
当然,易读是首要因素,重要的怎么把诸子百家、二十四史变成蒙学读本,怎么把满汉全席搞成包装闪亮的垃圾快餐。如今“文化”愈来愈成了关乎体面的物事,而阅读愈来愈是难事一桩。从前些年所谓“读图时代”开始,出版界一直在追寻低俗化的阅读趋势,有过胡乱贴图的一阵,也走过一段卖弄情色风月而完全剥离文化的弯路。看来仅仅低俗是不够的,光从歪门邪道上打主意也难以做大做强,真正的畅销书是能够将俗趣“炫”成高雅,将不咸不淡的玩意儿调理得有滋有味。这年头从房地产到街头卖糖炒栗子的都要大做文化概念,做出版的搭上新知旧学才是正途,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都是可以拿来做门面的。如何让人不费劲就变得腹笥充盈,这是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找准这条不学有术之道,那算是学到了Discovery的一点真经。别怕人家说你胡侃三国(那叫“个性化写作”),别怕人家说你注水(那叫“心灵鸡汤”),别怕……这就是人家搞电影的能将“晚饭”做成“夜宴”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