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推荐今年第一本书,当然是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汉语大词典)。这是一本精确的读书指南,“无所不包”,对入门、入室者一样有用。金先生是真正称得上博学多识、博闻强记的学者,也是难得的思
晚金先生一辈半,亦能称上学富五车的,李零先生算一位。近两年,李先生厚积薄发,年年有一鸣,年年惊人。比如前年鸣的是《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开启一种文本路数,将文章一劈两半,一半是琅琅上口的大白话,一半是精细绵密的考据文章,把中国古书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且多有发前人所未发之心得。读者口味不怕不同,各取所需而已。去年鸣的是《花间一壶酒》(同心),使李先生从学术的圣坛走到普通读者中间,无论谈教育还是论战争,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今年收获更丰,中华书局先是将原东方版的《中国方术考》、《方术续考》,经李先生校订,出了个满贯,又“穷寇”猛追,把李先生研究兵法的几种著述,总名《〈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一锅端了。中华“贪心不足蛇吞象”,又下一城《兵以诈立:我读〈孙子〉》,凯歌高奏。至此,李先生从“源流”到“壶酒”的尝试,完全配得上“炉火纯青”一词,同时意境上完成了从“嘻笑怒骂”到“妙语连珠”的幼蛹化蝶的过程。其实,1996年李先生就出过《放虎归山》(辽宁教育),虎是放出来了,但名尚未归山,所以影响不大,虽读起来也是妙趣横生,常常叫人破涕为笑。李零的代表作还包括《入山与出塞》,2004年文物版的,算是他艺术考古等研究领域的一个小结。))
最新出版物中,毫不犹豫推荐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三联书店)。何先生是历史哲学家、思想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口述的两部分,一记上学(1950年前),二记上班(1950年后),只出了前半部分,据说《上班记》先生生前不会出版了,其中隐衷,想想可知个大概。何先生是坦荡、坦诚、坦率的学者,记上学的这一半,除个别处有可商量外,均无戏言。更由于先生的身份,该作的史料价值无与伦比,且写人,活灵活现,写事,画龙点睛。许多人一直以为何先生是翻译家,先生也的确有大量译著闻世,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等数十种。但何先生的著述,亦担待得起一家之言,清华出过先生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2001),中青出过《中西文化交流史论》(2001),都是界内少有的大作。跟祸一样,遗憾也不单行,事情往往如此:去年8月北大给何先生也出了集子――《历史理性的重建》,少人注意。有一个关于何先生的故事,一年,上上下下准备给先生祝八十寿秩,临会前,学生接他,先生锁上家门,一个人悄然躲避,会议缺了主角,却成就了一段佳话,令学人警惕。故事是葛兆光先生讲的,读得出葛先生语句中对此事由衷的赞叹。
能与何先生《上学记》PK的,是林达的《如彗星划过天空》,也是三联出的,“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前三种大家很熟悉,《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和《我也有一个梦想》。从1999年始,林达一年一本书,主要由三联出版,除上面四种外,还有《带一本书去巴黎》。此外,云南人民出了一本《在边缘看世界》,湖南文艺有《一路走来一路读》。七本书,《巴黎》之外,就一个主题――对美国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微观观察,因而极尽细腻,每每于细微处爆惊雷。拿《彗星》作例子,其中把五角大楼越战秘密文件泄密案,写成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涉及美国制宪会议的有关章节,史、识两立,文辞优美之极。林达的前六部作品,我以为成就最高的是《历史深处的忧虑》,然《彗星》超过《忧虑》,惊喜之余,叹得来不易。))
女作家今年我推荐严歌苓,尤其她的新著《一个女人的史诗》(湖南文艺),提醒大家注意一下该书的责任编辑,谢不周,非常善于组高质量的文学稿件,恕不举例,请大家多看湖南文艺出版物版权页。《史诗》写一个“愣头青”女子因极其偶然的原因加入革命队伍,以及后来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际遇。于家庭外,她几乎“愣头青”了一辈子,经验告诉我们,这在那个年代是极其罕见的;于家庭内,又是少有爱丈夫但严重妒忌丈夫的妻子――两造是怎样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这中间会有多少悲剧、惨剧甚至闹剧?大家慢慢欣赏。今年也是严歌苓的丰收年,几乎同一时间还出版了《第九个寡妇》(作家),剧情惨不忍睹,悲不胜悲,读来似乎只有徒呼奈何的份儿――严歌苓的小说如果仅止于此,成就便难说。我觉得她的作品皆有深意存焉,所以可当社会史读之。去年出版《白蛇》(花城),就有人向我推荐,可惜当时没读。此前她有《人寰》和《扶桑》出版,都是上海文艺的,据说是她公认的代表作,不妨找来一读。))
男作家,特别推荐麦家,尤其是他的《暗算》。麦家是浙江富阳人,64年出生。本来是学无线电的,在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毕业。后来跑到军艺文学创作系学习。这种人搞起小说,非常厉害。读《暗算》,简直如高原之上听狼嚎,缥缈而怖人,故事中有条线索,让人浮想联翩,凡四十岁以上的人,都该有所体会,像某首流行歌曲中唱的,就这样被你暗算,就这样一无所有。顺便说,因《暗算》走红,此前出版的《解密》也跟着火起来。))
如果推荐今年新发现的学术人,首先是赵鼎新先生。年初赵先生发表《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科文献),横空出世,分量相当重。查赵先生背景,甚觉奇异。赵先生直到博士毕业,学的都是生物,后来“改行”学社会学,一发不可收。所创赵氏社会运动理论,在美国学界有一席之地。《讲义》用中文写成,应该说是国内该领域的开山之作。8月华东师大“海国图志”系列有新品种上市,作者名字印的太不显眼,差点儿错过《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买来仔细看,才知作者正是赵鼎新先生。一夜翻完,找到了《讲义》的源头,也找到了赵先生“改行”的秘密。原来赵先生1975年参加批林批孔学习小组,别人囫囵吞枣读原典,鹦鹉学舌地跟着瞎嚷嚷,他却读完原典犯起嘀咕――寻找真理的道路正起于对荒谬的怀疑。由此算来,赵先生“入行”也有三十年了。《诞生》仅是三十年思考的一个大纲,确显粗糙,但字里行间闪着的全是真金白银,精彩思考俯拾即是。))
谈到学术图书,我愿意再推荐《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科文献),作者王明珂是台湾人,毕业于台师大历史系、历史研究所,92年获哈佛东亚系的博士学位,师从张光直先生,跟《私人生活的变革》作者阎云翔是哈佛同学。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羌族社会文化、历史记忆和族群现象”的田野调查。他以巴斯等人的族群认同“社会边界”说,挑战传统的“客观文化”说,成就不小。书中围绕究竟“谁是中国人?”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结论有令人信服之处。))
最后,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朗读者》(译林)。六年前译林出过姚仲珍的译本,比起钱本《朗读者》略有删节,起名《生死朗读》,个人以为译笔在钱本之上,惜坊间不好寻觅。钱本也有特点,除全外,译文比较硬朗、干脆。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耐人寻味,牵涉历史事件中的个人责任(选择)问题――古今中外随处可见,但施林克笔下的汉娜为何遭人同情?小说未必给出了全部答案。能根据个人的际遇阅读,最好。结论当然不会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