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求索台湾优秀作家的精魂

2007-01-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陈辽 我有话说

台湾是美丽之岛,周围环海,直通大洋,舟楫便利,贸易发达,台湾人较早和外国人接触,所以,台湾文学比之中国内地的文学,有其特殊性。由赵遐秋、金坚范主编的《台湾作家研究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作家出版社),所研究的11位台湾作家,都是台湾生,台湾长,具有高度代表性的台湾优秀作家。和已经出版的台湾作家

作品研究相比,这套《丛书》着重求索台湾优秀作家的精魂,并且密切联系现实,与“文学台独”进行斗争。

对台湾优秀作家精魂求索,分三个层面。一是在思想层面上求索台湾优秀作家的精魂。由于台湾受过荷兰的侵占,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曾经被外国侵略者从中国的母体中剥离出来过一段时间;1945年台湾光复后四年,台湾又被人为地与祖国隔绝,两岸对峙了几十年。因此台湾优秀作家的爱国不是一般的爱国,而是产生了深深的、浓浓的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中国情结。这在日占时期的近代台湾作家中已经萌生,而在现当代台湾作家中表现得尤为强烈。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不止《城南旧事》,她的“许多散文随笔也是怀乡的,在怀乡中,透露着她的大中国主义情感”;她说,“总希望有一天飞机把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连接起来,像台北到台中那样,朝发而午至,可以常来常往,那时就不会有心悬两地的苦恼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林海音对两岸的文学交流起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和推动作用。”自愿背十字架的人陈若曦,她在“文革”中被追出境,在香港写《尹县长》,是爱国;1996年,从海外投奔中国大陆,是爱国;近年来为文化交流、和平统一而奔波,也是爱国。以生命的思索和呐喊见称于世的陈映真,更是当代台湾作家中坚持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的领军人物。长于自我完成、自我挑战的女作家施叔青,“怀着渴切的向往走进了大陆的山山水水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身为作家的她自然也十分关注大陆的文学创作;“施叔青比较系统地介绍大陆作家,称得上是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的重要先行者,功不可没。”从上可见,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中国情结,确实是台湾优秀作家的精魂之一,也是他们创作成功的奥秘所在。

《丛书》的作者们从台湾文学的特殊性这一层面上,继续求索台湾优秀作家的精魂。作者们揭示,优秀的作家不只极其爱国,而且胸襟开放、豁达,因此他们又具有舒广的开放性和深厚的吸纳性。“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赖和在创作方面即很大程度地吸收、借鉴了五四新文学的创作经验,最引人注目的是对鲁迅的选择和接受。杨逵在日本留学三年,在深入社会底层和参加社会运动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实践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体会到社会运动所产生的力量,这使他成为毕生的行动家,世纪台湾文学的长跑者。钟理和其创作的一开始,就向国内现代文学吸收有益的营养,因此他的乡土文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努力开放和善于吸纳的。林海音更是一位健康阳光女性,她编辑的副刊和创办的“纯文学月刊”,对各种文学思潮开放。陈映真倡导乡土文学,但他并不是唯乡土文学是尊,相反,他广泛吸收中外先进思想,超前意识特别强烈,被认为是台湾社会知识界的“先觉”和“先驱”。黄春明是扎根台湾大地的人民作家,但是他目光四射,思想开放,因此黄春明同时也是开放型的“大地之子”和“人民之子”。台湾优秀作家舒广的开放性和深厚的吸纳性,是他们之所以成为优秀作家的精魂之二。

优秀的台湾作家之所以能创作出经典作品,还因为他们都是台湾文学领域里的“这一个”。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各自追求独创性和独特性,这是他们的又一精魂。吴浊流的小说,继承了中国文学直面现实、关怀人生的以文载道的传统,连接着中国文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学的源头和血脉,而他的介入文学观念,祖国意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对台湾乡土的深沉的爱,使他的小说大多自觉地成为现实人生的真实书写,带有很强的记录历史与干预现实的愿望和色彩,这是吴浊流所独有的。吕赫若的小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他在小说中常常截取生活流中的一段,在对细节的描摩中体现出逍郁的诗意。钟理和开拓了一代乡土文风,他的作品在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上,被普遍认为是台湾新文学的一个高峰。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在中国台湾地方文学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因而,也有人称其为“乡土文学之父”。林海音的小说写得阳光明媚,笔下的女性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城南旧事》是她最为成功的作品,整篇小说有一种人间生活的烟火气,是典型的林海音式的叙事方式。它的成功不在于对人生苦难的深度揭示,而在于对悲剧人生的氛围营造。她的散文、随笔与游记,如同她的小说一样,融优美、柔美、健美于一炉,是美文的极致。“陈映真的作品是‘耐读’的,它也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解释。”(李欧梵语)黄春明的创作魅力之所以能够穿越时光,还因为它带有鲜明的民族气派与含蕴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些使他的作品成了当代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施叔青的创作沿着现代主义、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一路奔跑,但她始终保留和坚持着创作中的自己。同样是描写女性的高手,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向命运屈服,而施叔青作品中的人物却敢向命运说“不”,这就使施叔青的小说独树一帜,卓然独立。追求艺术创作中的“这一个”,追求独创性和独特性,是台湾优秀作家的精魂之三。

和某些台湾作家作品的研究者“两耳不闻‘文学台独’事,一心只写台湾文学书”不同,《丛书》的著者们密切联系现实斗争,在维护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又是不同于一般的台湾作家研究的显著特色所在。对台湾优秀作家精魂之求索,在学理上、政治上与“文学台独”进行严肃的斗争,造就了《丛书》脱颖而出,远远高出一般化的台湾作家作品研究的著作一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