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各家声音

2007-02-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邬书林(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

《闽南方言大词典》的出版是出版工作的一件大事。这本词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代表了闽南方言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规划的时候就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词典的编写体例规范,内容丰富,收词量大,检索方便,释义准确简明,并配有四万多条闽南方

言特有的光盘便于外地人了解和学习闽南话。词典的出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全面反映了福建闽南方言的面貌,而且提供了厦门、泉州、漳州三地方言与台湾闽南话之间源远流长的丰富资料和关系,以雄辩的事实证明台湾、福建同缘、同种、同语,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

我对福建人民出版社提三点建议。第一,精心编辑、努力提高词书的出版质量,努力做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编辑,希望以这本书出版为契机形成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个重要的品牌和特点。第二,要立足当代,不断提高图书出版的利用水平。要认真学习国外图书编辑出版的经验,使编的词书既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三,着眼未来,着力提高词书的科技含量。

江蓝生(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它不仅是闽南地区人民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它所负载的闽南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有特色的一个地域文化。随着闽南地区移民的迁移,今天的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已经跨出闽南地区流到许多地方,它早已跨过台湾海峡在台湾省扎根,它甚至还到南洋许多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成为当地闽南籍华侨华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传统。编写《闽南方言大词典》不仅记录了闽南方言中的语音和词汇,保存了可贵的闽南文化,而且可以促进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闽南籍华侨华人的交流。

刘建生(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

《闽南方言大词典》的出版是语音学界的重要成果,不仅代表了闽南方言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是闽南方言研究的集大成者,收录了厦门、泉州、漳州乃至福建闽南地区各语系的素材,说明了内地的闽南话与台湾闽南话的源流关系。认识这部书的价值还可以做另外一个比喻,如果说客家话的相对规范朴实到哪儿客家人都能对话的话,那么闽南语区各语系的沟通本身就存在障碍的闽南语系,有这么一部大书难能可贵。《闽南方言大词典》的推出是出书界的一个盛事,专家学者吸收了已有同类图书和资料的宝贵财富,在注音、释义等方面做了科学细致的考证,把词书的规范和要求建立在对众多语言现象的客观把握之上,成就了工具书家族中的重要贡献。

白京兆(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长期以来闽南方言受到人们的重视,除大量的研究论著外,还出版了各种闽南方言的词典,比如《汇音妙语》、《厦门口语词典》等等,然而这些词典没有涵盖厦门、漳州、泉州三地的闽南方言,不能反映福建闽南地区闽南方言词语的全貌。《闽南方言大词典》则填补了这个空白,它收录了包括福建闽南地区的厦、泉、漳三地的词语,不仅涵盖面广,而且将三地词语放在一起也是一部比较词典。由于散布在国内外许多地区的闽南方言都是源于福建三地的闽南方言,所以这部词典的编撰也为各地周边的闽南方言与核心的闽南方言进行比较提供了方便,同时为研究闽南方言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范丽青(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

都说闽台是一家,目前在台湾的人口都是福建的后代,闽南语也随之带到台湾,闽南语在台湾有了新的发展。随着近年来台湾同胞越来越多到福建发展,语言逐渐汇为一体,沟通已经没有问题了。在台湾也有很多人孜孜不倦地进行闽南语的收集整理,当然部分人是有特别的目的。通过这部书的出版,我觉得这部书以后如果能够到台湾出版发行,也会对台湾学者在闽南语的收集整理上有借鉴作用。

方言整理很不容易,我看到台湾有些作家曾经走过尝试用闽南语写作的阶段,但是他们写出的书用闽南语读很费劲,用普通话读更读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对闽南语方言两岸之间的交流形成共识。一部辞书的出版仅仅是个开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收集整理,进一步汇集两岸学界的智慧,把闽南语的辞书编得更好。

曹先擢(中国辞书学会名誉会长):

闽南话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这个词典有学术性亦有现实意义。

我们搞古汉语也好、搞现代汉语也好,闽南话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这本词典里可以吸取的东西很多。有些还要查,比如“威慑”,50年代以前没有这个词,这是新华社的翻译董乐山引过来的,这本词典里解释为“恐吓”,不晓得董先生是不是福建人。没有方言普通话也不好发展,普通话离开了方言发展就困难了,所以这本词典对丰富和促进普通话发展非常重要。

杨德炎(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这本《闽南方言大词典》从封面上看感觉非常有乡情,容易吸引大家。词典的确是圣人编的,不甘寂寞、不求名利、与世隔绝,所以编出这么一本精品很不容易。周主编说开了50多次座谈会,工作非常细。这本词典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对两岸交流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周先生想到这个选题,意义比较深远。

侯精一(中国语言学会会长):

我们现在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倡多元文化、地方文化,地方语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的一个宣传点,也是我们工作上的一个扩张点。现在我们强调母语教育,联合国有一个国际母语日,这本书是母语教育的一个工具书,特别是在台湾。《闽南方言大词典》给人一种很有用、很符合时代的感觉。

李建国(中国训诂学会会长):

在研究方法上,这部词典把纵研究和横研究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把古今沟通了,收录250多个古汉语词。

这部词典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方言词典,它吸收了民俗词语、历史文化词语,增加了词书的信息量。词典应当是传播文化的载体,实际上反映的是文化,我们任何词典都是把历代的文化不断积累传播下来,词典是一种全方位的积累。信息量的增大无疑增加了这部词书的实用价值和可读性、认同性,扩大了文化的沟通,如果我们狭义地局限于词语的收集,词典的功能往往就受到限制。

三年当中进行社会调查,所谓田野调查,编出这部词书实属不易。这部词典主要在三个市区做社会调查,和我们方言的传统研究还是一脉相承的。通过调查编出来的《闽南方言大词典》对于民族文化同根、同源的认同感无疑意义很大。

林连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言学年鉴》主编):

这本词典选题选得有创意。一本辞书可以在各方面创新,但是选题的创新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这本词书的价值。周长楫教授和厦、泉、漳的一些学者立了这个项目,比较全面地反映闽南方言的情况,弥补了历来闽南方言词书编撰的不足。不仅厦门人可以用,泉州人可以用,漳州人可以用,海内外的华侨华人都可以用,大大提高了这本书的价值。

词典的内容很丰富且比较可靠。编者掌握了大量资料,特有词就1.6万条,对音词1.9万条,这在词汇上基本反映了闽南方言三地的情况。注音也很丰富,都是用国际音标。在调类方面不仅做了静态描写,还做了动态描写,有调值,在每一个字母前面还把各个调令三个地方的对应关系也列出来了。动态的描写就是编了变调,这次几乎三地的词语都编上了变调,在变调方面很丰富。

释义准确、简明也是这本词典的一个特点。本书的释义注意词义的客观性,释义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地对词义进行描写,这本词书在释义方面是注意了方法问题,比如采用定义式的释义。在释义过程中往往要例证,例证是编词书不可少的,但是这本书用的例证比较精妙、比较简明,对释义进行了补充说明,这些都保证了这本词书的质量。

陈章太(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第一种方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在大陆形成闽南方言以后又不断地外传,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大的重要的汉语方言。编写《闽南方言大词典》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对各地闽南人的语言交际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对闽南方言的教学研究、对闽南方言的语料记录保存、对闽南文化的传承与研究,以及为海峡两岸、海内外各地闽南籍人士的交流,以及现在很现实的反对“文化台独”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闽南方言大词典》的材料比较新,比已有的各种闽南方言词典所用的材料都要新。这些材料很多都是实地调查的,很多都是口语材料,而且是最新的现在现实使用口语材料,语料比较新。词语比较新,一些新的方言词语都吸收进去了,除了原有的闽南方言基础词语以外,一些新的方言词语也收进去了。读音比较新,义项也比较新,例句也比较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