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以其心光,承接书的智慧之光,彼此交映,才能让智慧传承下去。经典虽好,可也得有人去读它。没人读,火就熄了。
因此关键是“神火”。神火指特殊的读者。这种读者,能以其特异的眼光,把火焰渐
我们这个时代,韩愈、欧阳修不知为谁。但续火有心,从事者颇不在少数。现在要谈的《古典智慧丛书》,即属于此中之一。
本书原系台湾高谈文化公司所出版,内地当代世界出版社改版发行。目前已刊13种15册,有《史记故事及其成语》(上、下)《唐宋传奇故事》《关汉卿杂剧》《梦溪笔谈》《纪晓岚与阅微草堂笔记》《唐太宗与贞观政要》《六朝志怪小说》《宋代笔记小说》《今古奇观》(上、下)《世说新语》《天工开物》《庄子及其寓言故事》《荀子》等。昔年台湾“高谈文化”并不高谈文化,而选择从介绍这些古典名著入手,以简介译白的方式普及于大众,故丛书又取名为“教你看懂”,想教人看懂《史记》这些书。卑之无甚高论,但续火之意不言可喻,如今引进内地,主旨也在普及古典智慧。
古典智慧之有待普及于今,目前已无待申说了。可是,古今暌隔,古代智者的话,今人已不易明白,故需有训诂、注释或译为口语等工作。本丛书所谓“教你看懂”也者,即指通过这些手段令人易知易懂。
传播古典智慧之方法,原理虽然不外乎此,但传灯续火者历来却颇有不同的斟酌。台湾于上世纪70年代起,大规模做古籍今注今译、白话典籍等工作。《史记》《资治通鉴》等,以译文为主;《历代经典宝库》等,以重新讲述为主,原文仅附数篇,鼎尝一脔而止;《小桥流水》等诗歌词曲赏析,则或分主题或分作家或分文类,以注释诠赏为之;《经典丛刊》又以录呈原文为主,仅做导读及简释;另还有一大批重排原著的,门类至为复杂。我看内地迩来印行传统文化典籍也是如此的,故此间并不能说什么方法就一定对一定好,各人用各人的方式去续火,我觉得都值得鼓励,只要做得好就成。只看原文亦甚佳,不过,那些加上注释整理的,毕竟代表一种心意,期望能因他们的努力,替读者节劳。今人能看得懂古书,这些都是应当感谢的。
本丛书基本上是摘选,各篇前有总述,篇后大部分都有译文,篇中再作注释。有些原文太长,则径作译白,体例因每本书之性质而异,颇有弹性,大方向则是浅俗易懂。
我对这大方向是赞同的。今人与古典隔阂太久,遽然接触,不免陌生;甚至于像久病虚痨的人,骤令其服用芝参茸苓,他反而难以消受,此时就须使之浅显易入。这套书在选篇、注释、译文、撮述宗旨各方面都很用了些心思,确能导引初机。
缺点也不是没有的。有些注释太过简略,如《贞观政要・谦让》录了两章,第二章孔颖达劝太宗“以明夷莅众”,注解说了明夷是《易经》一个卦的卦名,指“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露才智”。这就只解了明夷,未解释莅众。且此语乃是谏君,就不该说是明臣不敢显露才智,而是劝皇帝装傻。这是简而误的。《纳谏篇》魏征劝太宗,太宗感叹:“非公无能道此者。”注说:“道,同导”,也不对,道是说的意思。凡此之类,宜再检核。
其次是解说时有些疏脱,例如《阅微草堂笔记》中太湖渔女一篇,评论说这则笔记赞扬了一名渔户女如何如何,其实本篇是两个故事,赞扬了两个女子。《唐宋传奇》中谢小娥一篇,作者简介只说了“不详”两个字。其实本篇是以“我”为第一人称叙述的,许多人以为这个“我”就是元和间的文人李公佐,故明凌?初《初刻拍案惊奇》把这个故事称为“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此处不能只说“不详”。凡此之类,亦当补苴或修订。
另外,有些解说仍囿限于批判封建社会、打倒迷信、揭发黑暗那样的旧思路,尤以《阅微草堂笔记》那本为甚。有些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单的综述或译白,也常不能令其智慧发显,像《庄子》《荀子》,就都不易掌握。荀子说性恶,但并不是如本书所云主张人的本性是恶;他的天论,说圣人不求知天,也非本书所云乃朴素唯物主义、讲人定胜天,而仍是要顺天政、养天情、全天功的。凡此之类,又皆应细加审诠,才能示人以轨辙。
虽则如此,瑕不掩瑜,把老经典的光焰继续燃照下去,我确信还是颇有作用。此类工作,于今非太多,而是做得太少。知识分子,与其高谈文化,不如振袂而起,一同来做,才能把火苗烧得更旺些。
“古典智慧”丛书,包括《教你看懂庄子及其寓言故事》、《教你看懂荀子》、《教你看懂世说新语》等13种,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