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开始,每次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都提出要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2007年‘两会’我还要再提。把阅读进行到底,是我很重要的追求。”他说。4月23日
是世界阅读日,而日本、韩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自己的“阅读节”。目前江苏的苏州已经先行建立了“阅读节”,
单纯设立一个“国家阅读节”,或许表面上确实能收到些许效用。但是仅止于此,却还并不足以在国人心底真正种下热爱“阅读”的种子,最终弄成不管死活,种了拉倒的“植树节”倒是极有可能。事实上,真要建立国人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并进而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公众的文化水平,前提显然不可或缺。
有人说,现在人们普遍富裕了,应当有钱买书、主动阅读才对,不过,如果硬要让国人如同西方人那样先养成买书的习惯,再来培养阅读的兴趣,显然并不现实。现实的情形是,国人并非没有阅读的需求,而是阅读的成本并不低廉,阅读的机会并不便于获得。笔者常去的一些书店,常常是人满为患,甚至有席地而坐的阅读者,他们求知若渴的心情从神态中完全可以读出。但是,书店毕竟并不是阅览室,这类读者读在书店的状况显然也是不受欢迎,甚至常受指责的。但是阅读需求与阅读供给之间的差距却在此暴露无疑。
从这一视角审视,以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与居民收入水平,让绝大多数公众都先具备了藏书实力之后,再来养成阅读的习惯,其不现实性昭然若揭,而欲填补这一空白,公共图书馆依旧应当承担起为公众提供基本阅读需求的场所。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公共图书馆即便有之,距离远、新书少、借书难、服务差依旧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如此境况,显然并不具备让公众真正去培养阅读习惯的前提。
事实上,即便是西方大多数人的经济条件已然达到了可以藏书的水准,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依旧是极其周到而细致的,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当前在硬件设施上确实是做了不小的投入,但是在软件服务上,却依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此外,在当前国家注重于社区与新农村建设之际,加强社区与乡村的小型公共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无疑也是使得公众养成阅读习惯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