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评论家批评作家与农村隔膜太深

2007-03-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当今作家与农村隔膜很深,创作农村题材不是一般的采访,必须和农民血脉相依,才能同悲苦,共欢乐。”3月24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贺享雍农村题材小说系列出版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功语重心长,他称赞贺享雍的创作为当代作家如何深入农村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对

当下文学界特别是农村题材创作,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贺享雍是四川一位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学作家,近年创作了《后土》、《良心》、《天眼》等系列作品,从不同侧面、不同手法描述当下农村,从不同角度呼唤大家关注三农问题。他承袭了鲁迅乡土题材小说沉重艰巨的使命感,是一位描述农民命运的成熟作家、塑造农民性格的高手。他既充分反映了农民的辛苦和呼声,又决不沉缅于此,而是努力发现并赞美出现在农村的新生活因素,更真切、更鲜活、更丰满地表现新农村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与会评论家慨叹,当年柳青为写作《创业史》,举家搬迁到长安县落户一住13年。而贺享雍不是落户,他把根扎在川东大巴山,所以他熟悉的农民世界,与如今某些作家的观察有天壤之别。评论家说,贺享雍可以用20年之积累去体会一个人物,并且十分认真用力地刻画一个人物,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下这个功夫了。文学描述需要对生活的身心融入与细节体贴,而当下一些作家只剩下走马观花的生活体验。正是这一点让贺享雍的作品胜出同类。可是,像贺享雍这样的作家,因为一直坚持在底层创作,他从80年代起创作的作品,很少得到公开出版;即使出版,也印数极少,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评论家蒋巍对于当下某些作家故作深刻的个人化创作表示了批评,大家并为此呼吁,对农民生活和命运的深切关怀与表达,始终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命题。现今文化市场为刺激娱乐消费粗制滥造的作品盛行,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篇章遭遇冷落,这种现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座谈会上,也有一些评论家从另一个角度,对作家如何更有分寸地创作当代题材提出建议。白烨指出,现实题材的创作也要谨防跟得太近、贴得太紧,作家在描写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反观、反思和反省。牛玉秋更进一步地表示,即使生活在农村的作家,创作农村题材的作品也需要及时补充,生活需要补充,艺术也需要补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