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翰林:针对翻译弊端的一剂良方

2007-04-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谷羽 我有话说

苏联科学院院士、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开创了俄罗斯汉学的阿列克谢耶夫学派,被公认为汉学研究的权威,郭沫若称他为阿翰林。他不仅从事汉学研究,也擅长文学翻译,《聊斋志异》、《中国古典散文选粹》

、《常道集――唐诗选》等,可以说是他的译著代表作。他终生从事文学翻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深知翻译的艰辛,对于翻译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也了如指掌。

在阿翰林的家庭档案里保存了几页草稿,那是翻译家针对翻译弊端所写的论文提纲,就像一位高明的医生为患者开出的病历,逐项列举了当时俄罗斯译者常犯的通病。阿翰林为译者开列的这份诊断书,距今已有七八十年,但仍不失其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透过这份提纲,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阿列克谢耶夫如何为翻译作准备工作,如何尽力避免各种误读误译;同时他也在告诫他的学生尽量避免类似的错误。1929年草拟这份提纲时,阿翰林写道:“我把这份‘提要’尽力写得完整,心想,对于专门从事翻译事业的人们来说,这些‘琐碎的细节’同样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Ⅰ.诸多通病。1.不动脑筋。2.不假思索地胡说。3.堆砌辞藻。4.不懂装懂。5.不查明情况。6.不准确。7.遗漏。8.自作主张随意增删。9.粗心大意。10.笔误(笔迹难以辨认)。

Ⅱ.方块字:1.记不住汉字笔画。2.读音错误。

Ⅲ.知识准备不足:1.欠缺百科全书式的知识。2.对孔夫子的儒家学说缺乏了解。3.对道家缺乏了解。4.对佛学知识缺乏了解。5.对生活缺乏了解。6.同样,对官职称谓尤其缺乏了解。7.对特殊的姓名感到困惑。8.缺乏基本的历史知识。9.同样,缺乏文学史的基本知识。10.不明白文学的特殊性。11.不懂版本学和术语学。12.不知道研究课题的各种术语。13.一般说来对文本涉及的事物缺乏了解。14.异国风情。15.推论(基于大致情况的推断――李福清注)与倾向。

Ⅳ.技能准备不足:1.达不到作者的水平。2.对作者的创作个性缺乏了解。3.对文本一知半解。4.过分强调俄罗斯化。5.生搬硬译。6.丧失原作文笔的巧妙之处。

Ⅴ.词典使用:1.查词典不仔细。2.抽奖一样碰运气(看来,可能指随心所欲选择词义?――李福清注)。3.迷信词典:奴隶式地拜倒在词典面前等等。4.逐词逐句照搬词典等。5.不懂外国词语。6.不会翻译诗歌。7.选词不当。

Ⅵ.遣词造句:1.不了解节奏。2.同样不了解对偶、对仗。3.同样不了解对比、反衬。4.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Ⅶ.结构:1.不具备起码的语法知识。2.结构往往被破坏。3.对虚词(辅助性词类――李福清注)同样缺乏基础知识。4.同样不会使用虚词。5.把字当成词。6.不懂插入句。

Ⅷ.上下文:1.上下文被破坏。2.编造,不认识主语。3.佯作曲折。4.从属句的处理。

Ⅸ.语言混杂:1.口语跟文学语言的混杂。2.自己人的名字进入文本。

Ⅹ.懒于查询:1.不了解参考书目。2.不了解引文等等。

Ⅺ.非学术性:1.达不到当代学术水平。2.违背历史的诠释。3.文本印刷恶劣。4.引出违背学术性的严重后果。”

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的女儿班科夫斯卡娅指出,提纲当中有重复之处,那是作者有意识这样写的。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汉学家李福清亲眼见过这份提纲,并对其中某些疑难之处进行了注释。他深有感触地说:“阿列克谢耶夫列举了拙劣翻译的所有弊病,没有说的大概只有一点,那就是翻译家必须掌握自己的母语――俄语……阿列克谢耶夫翻译蒲松龄小说,凭借闪光的、讲究艺术技巧的语言,凭借翻译文本与众不同的风格,使得译著不断再版,成了俄罗斯文学当中的经典,屹立在俄罗斯文学经典之列,获得了即便不能说是永恒的,那也是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所有从事文学翻译的人,应当认真读一读阿翰林草拟的这份提纲,记住他的谆谆告诫,切莫把文学翻译当儿戏,以为“会外语的人都可以搞翻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