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全民阅读有何建议?

2007-04-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孙云晓:

没有阅读就没有学校。真正的学校必须非常重视阅读,学校是代表国家来进行教育的,学校要反映出国家的导向,国家对文明的重视。有时候家庭是很无助的,家长想让孩子读书,但是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话不如教师的话有权威性。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很有魅力的,学校需要经常开展读书活动。另外就算父母的话有权威

性,也不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集体的阅读环境。而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集体阅读的最佳环境,学校可以开展各式读书活动,比如说读书心得交流会、课文朗诵、课本短剧的演出等等,都能给孩子提供许多群体交流的机会。孩子上了中学后群体社会化倾向会变得非常突出,所谓群体社会化,就是指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同伴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父母的影响力。因此,有一个健康的集体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同伴间相互观察和学习,对于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特别珍惜自身的功能,有意识地成为引导学生健康阅读的重要支撑点。可以试着把阅读和课程结合起来,使得健康阅读成为最主要的导向。

学校比家庭有力量,社会比学校有力量。首先社会有政府机构的推动力量,比如深圳每年都会举办读书月活动,苏州也有读书节,这就属于政府运用社会力量,综合社会资源,来推动全民阅读的集中体现。另外社会的作用还表现在,有强大的媒体影响。媒体作为体现社会声音的系统,对阅读有非常强大的传播力和感召力,比如媒体对好书的推荐、坏书的批判,对作家的介绍,对各种书籍的推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要有好的环境,他们不但需要书香之家、书香校园,更需要依赖书香社会。

本月11号在江苏南通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的时候,如东县实验中学组织了3800多位初中学生的父母来听我的课。讲完课后我被惊呆了,家长们争着抢着疯狂地买书,把出版社和当地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都吓坏了:没见过这么疯狂的场面,半天就卖了大概2300本书。结果事后一算账,有4000多块钱的账对不上了,因为人太多,书店的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这反映出读者方面的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渴望同一些作者、专家面对面地交流,这就需要我们的出版社、书店多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为读者朋友创造条件。

那天的场面令我非常难忘,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发展了以后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我们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全民阅读,我想我们的民族会很有希望。

范锦荣:

“阅读率下降”成为去年部分省区的高考作文主题,当时我就想和学生们探讨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当然原因有很多,我想从中年人有没有时间读书这个角度跟学生们探讨。我说你们可以去做个这样的调查,看看周末在比较高档的饭馆吃饭的都是什么人,是吃半小时的人多还是两小时的人多,学生就笑了。我说吃半小时就出来的肯定是纯粹为了解决晚饭问题,那么吃饭超过两小时的恐怕就不是了。古人读书讲究“三上”――厕上、马上、枕上,其实就是讲要抓紧点滴时间去读书。而现代人,特别是现代的中年人他们不这样做,正说明他们自己有一个阅读停滞期。

我一直想搞一个调查,看看学生家长在家都读什么书。但是学生就对我说,搞这个调查也没用,父母在家基本不读书,最多也就看个关于美容的书,读个《读者》、《知音》什么的。

我倒是推崇国外的一些做法,像美国一些州都设立了“州立图书日”,在这一天向大家推荐一批必读书,而且往往要求全州读本州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看看人家的关注点、思想,提倡人们要以他的著作为荣、以他的思想为荣。这样民众就会知道,我们本州还有这样一个人物,这种引导就很好。比如咱北京有刘心武,他有过什么样的作品、他是个什么样分量的人物,我们都可以宣传。包括已经辞世的张中行老先生,他的《负暄三话》写得多好啊,但是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些人读了也不觉得好,真是遗憾。不管是在“世界图书日”搞活动,还是在省市、地区设立读书典范,起码要有一个关注点,要让人看到,在自己身边有能对人的精神需求产生影响的人和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