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小说发展渐成气候迈进经典尚需时日

2007-05-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本报讯 “今天的小小说成长到不容忽视的程度,但是,厚重的、哲理性的作品还不够多。”5月26日,第二届金麻雀小小说节正式开幕,在次日举行的当代小小说高层论坛上,著名作家冯骥才、评论家雷达、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胡平等对当下小小说的发展进行了深刻剖析。

现在的小小说已经在文坛站

住了脚,建立了庞大的创作队伍,小小说在审美上已经形成自己的规律。首先是小中见大;其次是巧思;第三是追求意外;第四是绝妙的、独特的细节;第五是惜墨如金。评论家雷达认为,小小说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小而精、小而深、小而有韵味的作品。当下的小小说涉及题材广泛,写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社会问题、城市乡村都有,但是许多作品选材不严,开掘不深;怎样提高单位体积的深度,做到小体积大容量,从小的形式中挖掘深邃的精神和蕴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表示,小小说的发展突飞猛进,创作速度快,又有刊物、协会、多种奖项、培训班、网站、小小说节等多种传播方式作为依托,已渐成气候,是否也可做一些文体的、语言的试验?比如是否可以反故事?是否可以把人物速写放进小小说?冯骥才说:“百花园杂志社已经将原来的小小说现象做成了小小说事业,郑州的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情。”鲁迅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胡平认为,如果用纯文学的标准要求小小说,那么它应该在思想意义和主题挖掘上进一步加强。譬如能写出深厚文化意味的作品来,就是高层次的小小说创作。小小说的创作还要有趣、精巧,这方面也可以向短信创作借鉴。胡平表示,小小说进入国家级文学奖项的评奖范围,对小小说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他已经呼吁将小小说纳入国家级的文学奖项。

近二十年来,以杨晓敏为首的百花园杂志社已经组织了100余次的征文、研讨和笔会,不断总结提升小小说在内容、文体以及理论上的认知度。同时,小小说也被广大的有识之士认识和传播,甚至走进耶鲁大学的教材课本。来自美国伊阿华州立大学的教授穆爱莉告诉记者,由她组织编选翻译的《喧闹的麻雀》(《Loud Sparrows》)去年9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引起评论界的较大反响,《纽约时报》、《旧金山时报》等均有评论,莫言的《奇遇》、陈世旭的《老曹你好》、白小易的《知音遍地》、秦俑的《感冒是怎样流行的》等10余篇小小说作为主课文入选耶鲁大学4年级的教材,20余篇小小说作为副课文入选。在穆爱莉的教学课堂上,小小说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单元介绍给学生。“这种文体介绍起来很容易,而且篇幅很适合教学。学生们很感兴趣,甚至将小小说改编成故事、话剧去演出,互动效果很好。”

在本届小小说节颁奖晚会上,冯骥才、王蒙、吴泰昌、南丁4人荣获小小说事业终身荣誉奖,汤吉夫、穆爱莉等人获2006年度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于德北、谢志强、孙春平、聂鑫森、陈永林获第三届小小说金麻雀奖。同时颁发的还有2006年度小小说原创作品奖、2005-2006年度《小小说选刊》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佳作奖、优秀责任编辑奖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