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的东南四环出发,我坐在晃晃悠悠的公交车里,在交通的高峰期围着四环路转了大半圈,赶到北京大学的百年纪念讲堂。
东门进,是吕思清的自传首发
江南西装革履,白色衬衣,就差领带没系了,标准的白领形象。瘦瘦的,白白净净,被围在狂热的学生们中间要求签名。
我知道之前他陆续有几部作品《九州》、《爱死你》,最有影响的是《此间的少年》,最近又新出了《光明皇帝》(新星出版社)。
读书报:你的新作《光明皇帝》,封面上打着“中国幻想小说第一人江南2007年最重要作品”,对于“第一人”的称谓,你不担心引起争议吗?
江南:出版社认为我是,我不太好否认,毕竟也要有个明确的口号。其实我看到封面的第二天就要下厂印刷,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我的责编属于认可我的群体,我非常感谢她,但别的群体不认可,我也不会伤心。
第一人,就仅仅当作一个称号吧,我还有譬如“新言情主义掌门人”这种称号,但是我还没有想过把它印在名片上。
读书报:前几年你出版《此间的少年》、《爱死你》,网易授予你“新言情主义掌门人”,现在又打出“幻想第一人”,是不是商业运作手段?为什么不归在“武侠小说”中呢?
江南:图书出版中,宣传点肯定和商业运作是分不开的。不过我想我确实是一个写“幻想小说”的。我的其他作品,比如《九州缥缈录》,也都是幻想小说。至于《光明皇帝》,应该说是一个发生在武侠世界里的幻想小说,它更多是描述一个已经死去的信仰,写人性和神性的激烈冲突,人对于世界和自我的追索。对这些因素,传统的武侠小说很少涉及,而且武侠小说本身也是一种幻想。
读书报:我觉得你对武侠小说创作队伍非常熟悉,有研究。谁的作品,什么风格,哪些人物,都能娓娓道来。你本人比较推崇谁的作品?
江南:我喜欢金庸,是他笔下人物的鲜活可爱,以及故事的庞大丰富,很多年以后,读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还能有畅想的空间,非常难得。金庸是很会讲故事的人。
读书报:了解这些对于你本人的创作肯定有帮助吧?那么你对自己的作品是否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江南:了解作品和作者对于写作大概不能说有帮助,我自己最喜欢的自己的作品都是在冲动下写出来的,去研究这个领域,主要还是因为我也从事传媒行业。
至于自己的作品,我想我的目标就是把故事讲好,给读者回味畅想的空间。我努力在故事上下功夫,但有时候也会放纵文笔去描绘。
读书报:现在写奇幻小说和武侠小说的,包括悬疑小说作者,“80后”的年轻人已经后来居上,凤歌和你是新武侠小说“70后”作家的代表――我自己是这么看的,因为你也比较早地在《今古传奇》上发表作品。
对于这两代作家的作品,你能谈一下有什么差异吗?比如他们在架空历史上是否更胜一筹?
江南:“80后”的作者在定义上更加倾向于某些青春小说的作家,比如韩寒和郭敬明。而幻想小说是没有年代区分的,唐代的《红拂夜奔》,如今作为幻想小说看,也依然神采飞扬。至于架空历史,我个人觉得这对于中文原创小说是个比较新的概念,所以现在还无从比较高下,大家都做得不怎么好,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读书报:相对你之前的作品,《光明皇帝》更加成熟,叙事从容舒缓。你自己觉得呢?这次创作中有什么新的体会?武侠小说的创作毕竟还涉及武术的问题,你是怎么处理的?如何把笔下的人物都塑造成武林高手?
江南:《光明皇帝》写作时间长达5年,风格不能说新,也不能说老。我觉得这次做得好的地方,在于人物和故事的关系更加紧密了,一个巨大的故事发展把所有人不断地卷入洪流,人物和故事相互能够衬托,而不存在主角出彩情节却被遗忘,或者故事出彩角色苍白这样的问题。
其实《光明皇帝》涉及武林的不多,因为没有一个成型的“武林社会”存在,这个社会在绝大多数武侠作品中被称为“江湖”。这个是刻意如此写的,我并非为了写一个武林中人的社会而写这本书。
我喜欢积极的结局,因为我喜欢还存有希望和勇敢的人生。
读书报:你说过,网络写手有一个特点,常常是一次爆发以后,实力便很难支持下一次爆发。痞子蔡们也不是每次创作都爆发,他们只是重复自己的风格,他们的持久影响力是商业包装的功劳。那么你对于自己的创作有何要求?必须是爆发型的创作吗?
江南:其实我也是个爆发型的作者,但是我是个持续爆发型的作者,我在出版履历上有过三次比较大的突破,《此间的少年》、《九州缥缈录》和《光明皇帝》,所幸我都遇见了很好的责编,针对小说的特点进行了推广,但是这三部小说的风格和特点几乎完全不同。
这也和我一直以来都是个半吊子业余作者有关,我的工作是媒体管理,以前则是一个化学的博士生,一直在繁忙的工作状态中。基本上写作要抽时间来做,一旦有时间,就是想法积累了一阵子了,巴不得快点写完。所以我对我创作的要求是――快一点儿。
读书报:从事几年创作了?写作对于你有什么意义?
江南:断断续续写了五六年。路线风格天差地别,都是因为业余创作导致的随性和散漫。我也曾立志写个大长篇,可到一半便又换了新篇。
写作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是认识了很多朋友,其次便是能使我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情让更多的人知道。
4月底,文化出版公司“记忆坊”第三次出版《此间的少年》。此次的出版已不是纯粹是文字书,而是由榕锋配音的典藏版精装语音书。播音爱好者榕锋和江南素未谋面,只是怀着对这部小说的热爱,一个人录制了整部《此间的少年》语音书,挂在网站下供人免费下载收听。
榕锋就像是在话筒前施加了一个魔法,让那些静止的文字鲜活了起来。因为他,许多人知道并且喜爱上了这本书。在应邀听榕锋录制的语音书的时候,江南还在美国读书,他说,听着那些声音,笑得几乎从椅子上摔下去。榕锋学许多人讲话,用简单的设备做出各种音效,用柔缓的老音乐代表某个人的内心独白……坐在电脑前,听着那些文字,江南觉得他回到了1996年北京大学28楼303寝室的床前,再次回忆起当年的那段青葱岁月。
江南说这是他听过的语音书中最好的一部,不是因为这是自己的作品,而是因为制作者榕锋的真诚。2006年底,江南得知榕锋患上了淋巴癌,生活十分艰苦。而此时,《此间的少年》语音版依旧在网上供人免费下载。
这次《此间的少年》典藏版语音书,除了榕锋应得的那部分收益外,江南的所有版税、“记忆坊”的利润,都将全部作为一笔基金,用于榕锋治疗淋巴癌的医疗费用。同时,武侠小说作家沧月以及更多的青春幻想小说界的作者加入了捐助榕锋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