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义―轮椅上的大家
从小,他患了小儿麻痹症,被认为将来只能做一些静态的工作;大学毕业时,他和朋友办了家公司,只是为了
给他喜欢的女孩子一个工作;再后来,公司倒闭了;再再后来,他的脊椎严重扭曲变形,医生告知他:最好不要再上班,尽量做一些趴着的事情……
1978年,他从台大商学系毕业,次年进入出版业。他引进了昆德拉、村上春树、卡尔维诺;他打造出了《相约星期二》、《情商EQ》等超级畅销书;他掀起了蔡志忠、朱德庸、几米等漫画绘本的阅读热潮。
他一直都在抗拒“只能做一些静态职业”的宿命;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墓志铭可以写着:这个人一直在练习控制他自己的意志、语言与能力――虽然总是破绽百出。蔡志忠说,郝明义是我知道的最厉害的出版人,如果将来数字出版有所大的进展,一定会和他有关联,所以他的《工作DNA》一定对你有所助益。
卡麦隆的一个故事
工作不计名利,工作不计得失,这都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
更何况:不计,又要如何不计?
《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麦隆,倒是可以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榜样。
卡麦隆以善于拍摄大资本的电影著称。《泰坦尼克号》固然是投资两亿美元的巨作,他的前两部作品《魔鬼终结者续集》和《真实的谎言》也都是一亿美元的大手笔。
他很会花别人的钞票,同时也很会替别人赚钞票,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事。但是,不为人知的是他也很会放弃自己的钞票。
在他还没有成名的日子里,为了确保能导演他自己写的剧本《魔鬼终结者》,卡麦隆连《魔鬼终结者》带《魔鬼终结者续集》的权利一起,以一美元的价格卖断给他的制片人。
拍《真实的谎言》的时候,由于需要追加三千五百万美元的拍摄资金,他又放弃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所有权。
到了《泰坦尼克号》呢?由于投入资金已达天文数字,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要他减缩预算时,他干脆放弃自己的导演加制片费八百万美元,也放弃了日后的分红,以此来交换。(以今天的卖座来看,他的分红至少可以有一千五百万美元)因此,尽管《泰坦尼克号》创下影史的卖座纪录,但,卡麦隆本人拍摄这部电影的所得,只有他的剧本费――不到一百万美元。
在他还没成名之前,我们可以为他放弃拥有《魔鬼终结者》的决心而喝彩;在他享有大名之后,我们可以为他放弃拥有《真实的谎言》的气度而佩服。
但是,《泰坦尼克号》呢?
这肯定是一部他认为会成功的电影。他也早就有了充分的本钱和条件来坚持自己日后应有的回报。但他却只为了完成这部电影,放弃了前后两千三百万美元的个人所得。
我们不必为他喝彩了。我们相信他是一个真正不计名利、只为工作而工作的人。
名利可以如何不计?可以如此不计。
十多年前有一本书,《海鸥乔纳森》。书里,有两种海鸥。一种把飞行当作觅食的手段,因此,竞逐的范围主要在海岸边的船舷;争食的目标,主要是水手施舍的零食。另一种海鸥却只把飞行当作飞行,因此等它把飞行的技术练习到最远也最快时,虽然没有把觅食放在心上,但它却可以享受到最内陆与最远洋的山珍海味。
卡麦隆就是那只特别的海鸥。
后记:《泰坦尼克号》后来太卖座了,所以电影公司主动送了卡麦隆一亿美元的红包,当作谢礼。
卡麦隆的另一个故事
卡麦隆当年拍过一部电影叫《无底洞》。
这是一部主要在海底发生的故事,没有特别卖座。在他的作品里,被视为比较平淡的一部。一直到后来,《魔鬼终结者续集》问世,忽然有人发现了《无底洞》的作用。《无底洞》里水柱凝成的人形,正是《魔鬼终结者续集》里那个T-2000机器人的预演。换句话说,《无底洞》是为《魔鬼终结者续集》的一些特技在做暖场。
今天,当然我们会发现,《无底洞》的作用不仅于此。如果未曾在海里拍过《无底洞》,卡麦隆今天调动《泰坦尼克号》的身手不会这么灵活。
其实,《无底洞》还给了卡麦隆一个刺激。在卡麦隆的心中,《无底洞》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没有人买账。大家把它当科幻片看了。后来,他拍了《真实的谎言》,又认为自己要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大家又不买账,把它当动作片看了。所以,他觉得自己终究得拍一部大家公认的爱情故事。《泰坦尼克号》也就这样出来了。
以卡麦隆而言,他不需要再向别人证实什么,但他必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这种交代,固然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细节上。
电影里的船,是一艘只建了半边的泰坦尼克号。由于在码头上出航的时候,这半边船的方向和历史上的实际状况不符,所以必须用计算机将方向翻转过来。
结果,拍这幕戏的时候,为了翻转方向的一致,连每件行李标签上的字,他们都故意倒着写,以便翻转过来后是正的。
那么大一个场景里面,行李标签上的字是什么方向,镜头里根本是看不出来的。但卡麦隆就是要这么拍。
我们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为其中特效的逼真而惊叹。但如果只讨论计算机和科技如何制造出特效,而忽略追求特效的根本精神,那可真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连续两次谈卡麦隆,是因为想到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实现,很多人也都说自己不计名利,但是往往理想实现的条件还没有一撇时,就先急着保护自己绿豆大的利益,即使自己的“理想”因而束之高阁也在所不惜;往往事情的进展才不过迈出了小小的一步,就以为功成名就,先忙着享受果实,即使自己的“理想”因而最终化为泡影也乐在其中。
我们可以比照卡麦隆的情况,想想自己是不是真有那么大的理想,是不是真有那么大的决心,是不是真有自己的执著,是不是按部就班地延续扩展自己的事业,又是不是真的那么一丝不苟地执行。
(本文摘自《工作DNA》,郝明义著,海南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定价:2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