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思想文化史专家刘梦溪先生,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讲解国学,并建议小学生的课程设置增加国学科。他认为,这样能让华夏民族的文本经典成为中国人知识结构里的血脉,让中华儿女重拾文化识别符号。(见《深圳商报》)
“国学”、“文化”等词,在近段时间备受关注,其热度不亚于股市。稍有不同的是
在此背景下,刘梦溪先生重倡普及国学,意义重大。因为任何一个民族要复兴,都必须扎根在自己的文化根基之上。孔子曾说,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础是廉耻。没有了廉耻,社会与文明会在顷刻间崩溃。(杨键《叶落归根对于我如此紧迫》,5月13日《南方都市报》B26)而刘先生的建议,正是要在小学生中间,普及以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为主的国学。这些孔门之教不仅是我国特有的财产,作为国学的重要一支,它还具有无法为其他国家模仿的特性。它们为解决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思想资源。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中国的传统文化都特别重视道德教化作用,若能从小学生开始普及国学,应该能够激发国人的文化自觉,有助于解决人们现在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找回正在消失的廉耻,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