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搜罗全备的古汉语通假字工具书

2007-06-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仁乐水 我有话说

古汉语(又称文言)一向难读,于今为甚。古汉语之难读,除古今语法、词语之隔阂差异及社会语境之变迁令今人不易理解外,与古书中通假字之众多,文字字面上的通常意义并非它在文章(文句)中使用的本义的现象有绝大关系

。若依字面上通常所用之字义去理解,不是会错意思,就是不知所云。越是年代古远的文献,此种通假字越多,字面与字义的相差也越大,意思越不易读懂。

笔者见闻未广,但即据现在所知,近年国内学者所编纂出版的、有影响的通假字字典或著作也有七八种之多。这些字典的编纂出版,对于通假字研究有较大的促进,对于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者、爱好者,可说是福音。而今又出版了一部搜罗全备的通假字字典――《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编纂者是王海根。书首有按部首编制的条目目次。据编者《凡例》称,在部首的分合编排上,颇费一番心思:如“之”字归于“、(音zhǔ)”部,“解”字归于刀部,“?”字“?”字归于“聿(音yù)”部,“?”字归于“虫”部等,与传统归部有所不同,有独自的见解与处理法,确也便于使用者的索检。书后附条目之四角号码与笔画索引,对检索者颇方便。这是这本字典的一个特点。

这部字典的特点之二是规模大,全书所收通假字达5000余,260余万字,较目前已经出版的其他通假字典收的条目都要多。条目多,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查找、参考的资料。例如“禄”字,一般辞典多只收其福运、俸禄、禄位及赐与禄位俸禄等意思,在这部通假字辞典中,则指出他又与“?”、“?”等字通假,分别有美酒、簿籍、领?、收?等意思,可供读者参考。

此外,这部辞典每一条目都列有大量书证。如“徵”字下,编者共收录了十条通假字例,分属五个读音。其读zhéng者通“惩”、通“?”、通“承”等字,读zhèng者通“证”、通“正”等字,读zhēng者通“祯”、通征收之“征”与征召之“征”等字,读dí者通“抵”,读dēng者通“登”等字。通“证”条下,列举了《尚书・洪范》“念用庶徵”、《胤征》“明徵是保”,又《左传》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栾?为徵”、《论语・八佾》“夏祀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祀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等八九种书为证,不但可以佐证其说,也便于读者之判断和复核。编者之用心也可以说是良苦了。

编字典、辞典难,编通假字字典更难,难就难在古书通假字之难于确定与搜集材料书证之难于齐全。通假字的根基在于字音的判断。先秦上古文献中的通假字,属于上古音系。而上古音系不但与现代音系相去甚远,与唐宋中古音也有很大差距。今天专门的音韵学者都只能依据《诗经》、《楚辞》等先秦文献中的韵文材料,对上古音韵,作一些恢复性、模拟性的探讨。作者若缺少古音方面的知识,侈谈先秦两汉文献的通假,不免会产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讹误。笔者就曾见到有人竟根据今天的读音妄谈古书文字的通假,以考古史,其结论的大胆实在可怕。

好在自汉唐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历代学者于字之通假、解说、研究的成果很多。又自明代吴才老、焦?、陈第之后开了上古音韵研究风气之先,至清则风气大炽,经明末清初之顾炎武、乾嘉时期的文字音韵学家戴震、钱大昕及清末民初古音学大师章太炎、黄季刚等的研究努力,中国语言文字的古音学大明,古音学系统日渐完整和具体。成果非常丰富。

前人时贤在古音学和通假字的研究成果,无疑为这部通假字大辞典的编纂提供了很大帮助。编者正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他的这部宏大的著作的。而尤为难者,是此洋洋260万余言之大字典出于编纂者一人之手,倾数十年之精力,夜以继日,始克成书,诚非易事。

然而如此鸿篇巨制,独力成帙,叙述之未尽,校?之偶遗,时所难免,编者倘能更进一步有所叙述交待,则此字典当更锦上添花。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王海根编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12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