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城郊的胡夫金字塔
雄伟
壮丽的卢卡索神庙
作者与贝多因部落居民合影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知道在那遥远的非洲,有一个文明古国叫埃及,那里不但有尼罗河,而且有神秘的金字塔和法老的木乃伊,故孩提时代,就对这个神秘的国度无限憧憬,心向往之。今年初,我有幸随同中国出版代表团赴埃及出席第39届开罗国际图书博览会,从而有机会对这个神秘古国进行零距离的接触。
埃及不愧为是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成员,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一点不为过。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与。的确,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人类奇迹星罗棋布于尼罗河两岸。这些瑰丽灿烂的古代遗迹不但成了今天的现代埃及向全世界显耀的资本,同时也成了这个国家固有的旅游资源和财富。对于从未去过埃及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问:除了尼罗河和金字塔,人们还能看到些什么?其实,埃及是看不完读不尽的:美丽的红海,柔温暖热的气候条件养育着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和千奇百怪的珊瑚礁,从而使其成为举世闻名的海滨度假和潜水的乐园;变幻莫测的沙漠风光和茫茫大漠中的点点绿洲更使这个国家锦上添花般的妖娆和妩媚;苏伊士运河与巴列夫防线乃是近现代历史给现代埃及的厚重馈赠;地中海沿岸不仅拥有诸多的避暑胜地,而且那里更是古代希腊罗马历史遗迹的云集所在。走进埃及,人们才能真正领略到这个国家的博大雄浑和神秘深邃。几千年来,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种族的人群在埃及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历史痕迹,其影响一直绵延不断,传承至今。
埃及,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国家。古代埃及人坚信,人的死亡只是另一种存在形式的开始。他们的灵魂将永存。古埃及人根据太阳总是从尼罗河东岸冉冉升起,又从其西岸缓缓落下这样的自然现象,认为这犹如人的生死轮回,而尼罗河就是一条划分阴阳二界的冥河。人们在这条冥河的东岸繁衍生息。为了祭神,他们建起了高大的神庙,而西岸则是死者灵魂的栖息地,故人们在那里建起了陵墓和祭拜殿。这种信仰竟一直世代相传,绵延至今。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的确是根深蒂固。闻名于世的金字塔和法老文化无疑就是这种信仰的产物。据说,在整个埃及境内就有大小不等的金字塔近90座(一说110座)。它们是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寝,其中尤以迄今仍巍然屹立于开罗西南郊吉萨高地上的胡夫金字塔为最大、最典型。这里的三座大金字塔分别属于古王国第四王朝的胡夫、哈夫拉和曼考拉三位法老。从其血缘角度来讲他们是祖孙三代。除了这三座金字塔外,那里还有狮身人面像、太阳船和河谷神庙等世界著名古迹。究竟是何人建造了如此巧夺天工的宏伟工程?千百年来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要了解古代埃及,只到开罗城是不够的。在埃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不到卢克索,算不得真正到过埃及。因为那里有据说约占埃及全国30%的古代文物。由此可见,卢克索古城在埃及历史中的地位。卢克索是古埃及新王国的首都,也是古埃及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城市。而在古代埃及,这个城市叫“底比斯”,它和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等同为古代东方最辉煌耀眼的城市。随着岁月的流逝,后者的辉煌日渐消蚀,仅留下些许断壁残垣供后人凭吊,但卢克索却历经数千年沧桑而风貌犹存。我们可以从那里观赏到雄伟的神庙、精妙的壁画和神秘的地下陵墓。神庙外部都镌刻着大量的浮雕,记录着各种重大的历史事件。神庙建筑早在第19王朝(公元前1291年)就已经显得很有规模了。而最能证明卢克索辉煌历史的是阿蒙(即太阳神)神殿。卢克索是以古典主义风貌耀眼于世,然而作为埃及的特色城市,亚历山大则以其富丽多彩的风姿吸引着全世界游人的目光。亚历山大城虽然没有金字塔,没有尼罗河,没有阿斯旺和卢克索神庙,但它那种充满地中海风情的韵致使每一个游者领略到这个城市的异样美丽。一般的旅者可能会认为,埃及除了尼罗河和金字塔,那就是山峦叠嶂,沙漠包围,殊不知,埃及还有浩瀚的大海、温润的气候和金灿灿的阳光。在开罗,我们为那里的吉萨金字塔的恢宏雄伟和萨拉丁城堡中的默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的神秘悠远叫绝,而在亚历山大,我们则为耸立于其东海岸的盖贝依城堡的雄美风姿所震撼。在亚历山大,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韵,那种似在非洲,又似在欧洲,似在东方,又似在西方的感觉,犹如钟摆似地时时在我们这些异国旅者的心头不停地摇曳。的确,亚历山大风情别样。在亚历山大,我们还有幸走进孔姆索嘎法地宫,从而看到了那里堪称最大、最神秘的地下墓葬群。这座地下的古墓群建筑是由多层结构构成,里面有宴会厅(为祭拜和宴飨死者的处所),还有数层摆放石棺的墓室。底层中心墓室有装饰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的风格均体现为古典的希腊罗马与埃及风格融合的特点。如墓室中站立的狗头人身阿努比斯神像和穿着罗马服饰的鳄鱼头人身索贝克神像就是典型一例。通过对这座距今1800年的罗马墓葬群文化遗址的考察,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和认知到那种被埃及化了的罗马历史(或者说被罗马化了的埃及历史)。直到今天,亚历山大人仍十分重视和珍惜当年罗马人统治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从现有展示的文物以及相关遗址的挖掘和保护情况来看,信奉伊斯兰教的埃及人也并没有因为异教因素而刻意回避历史。与历史悠久的古都开罗一样,亚历山大古城也经历了古埃及希腊罗马、基督教、阿拉伯、土耳其等多个时期。受不同文化的交叉影响,亚历山大尽管在历史遗韵方面与开罗的古城具有相似的基调,但它更有自己的地域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浓郁的地中海风情、经济上的活跃繁盛、文化内涵的多样性和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例如,就整体而言,亚历山大的文化严格说来,既不是正宗的法老文化,又不是纯正的欧洲模式。但不管怎么说,亚历山大文化是埃及文化的一部分。世人正是可以从中了解到埃及文化的另一面。无论是古代埃及还是现代埃及,对于世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探究穷尽的谜。这个谜团的根源就是因为它的悠久而又复杂的沧桑历史,她不但使埃及变得神秘莫测,更使得在这样的国度里成长起来的埃及人具有别样的风情和味道。
记得有一位哲人在谈到埃及人的特征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埃及人在整体上是谦卑的和虔诚的,并有点调皮和淘气。埃及人的谦卑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主要表现为对生命的悲观意识。而这种意识形成的根源则是他们那由来已久的悲观历史观。而与谦卑有着内在联系的虔诚则在埃及人身上表现得尤为充分。任何一位异国游人,在踏上埃及这片土地后,都会被其人民的好客和虔诚所感动。这种虔诚的力量来自于他们所信奉的宗教。埃及人中有将近九成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教徒们对安拉念念于心,由衷礼赞。伊斯兰教的精义之点就是强调真主的意志高于一切,真主无处不在。正是这种长期处于对真主的敬畏状态,埃及人便养成了一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虔诚特质和风格。而当他们与那些初来乍到的新朋友会面相处时,这种特质和风格将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的导游哈森是一个地道的埃及人,他生于开罗,大约在80年代末留学中国,就读于北京大学,其中文名字叫“大海”,汉语很棒,几乎是个中国通,此人聪明好学,善良厚道,酷爱中国历史和文化,对中国人民一往情深,有很深的中国情结,他不但在埃及写了许多文章,要求埃及学习中国的经济开放形式,而且还扬言要与中国女孩缔结百年之好。一路上,他大谈中国的成就和辉煌,并不时说“其实,埃及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等话语,我们仔细听听觉得他讲得很真诚,而且也有些道理。他讲到埃及社会风气和埃及政府及其办事效率,讲到其个人家庭及其琐碎的生活,甚至讲到他的太太与他母亲的那种“婆媳关系”,还讲到男人和女人的私生活、私房钱等等。有时讲得趣味横生,令我们捧腹大笑,故很有听众缘。在哈森的整个陪团过程中,给我们这些外国旅者的感觉是:此人谦虚、实在、而且富有虔诚特质。因此,说埃及人普遍好客,埃及民族是一个友善好客且虔诚谦卑的民族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因为眼前的埃及人――哈森,就可足以佐证,这一点,对于我来说,也算是“眼见为实”了。
埃及不仅是非洲举足轻重的大国,而且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今天的埃及不但拥有人类最古老的历史,而且拥有广袤的国土和多元人种。在埃及,那里有黑色人种,也有白色人种和棕色人种以及黄色人种,此外还有一些杂色人种。当然,尽管如此,迄今在开罗街头要寻找纯粹的黑种人或纯粹的白种人,都不是一件难事。那些罗马人的后代至今仍像他们的先祖那样挺着优美雄健的身姿徜徉在阳光明媚的开罗街头。女人更是仪态万方,风情万种,令人迷醉。而那些身材修长高挑且流畅挺拔、肤色呈沥青般黝亮的黑人美女子们,不管她们是独步单走还是群体出行,其轻盈快捷中略带跃动的步履,更是掩饰不住丛林先祖赋予她们的天然柔韧和野性弹跳力。这样的优美生灵云朵般地绽放并飘动在开罗的都市或郊野,随时随地都可构生出一道道靓丽迷人的风景。埃及的男人大多温和友善,真诚好客,且豁达刚毅,从其骨子里透溢出一个倔强民族的骠悍雄风。而埃及的女人却显得格外的阴柔温婉、高雅妩媚和从容善良。富有伊斯兰风情的面纱使这个民族的女性显得内敛沉稳,也更加神秘。在埃及,无论是男人或女人,也许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一般都比较传统。埃及允许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娶四个老婆。但许多人仍选择了一夫一妻制,之所以对政府的宽松优厚的婚姻政策不能用足,乃是因为一夫多妻制是受制于经济能力的。作为男人,与其说老婆多了养不起,不能善待,那还干脆不如不要或少要。这也是一种不同的男人各自根据自身条件的现实主义婚姻选择。我们的那位开罗博士导游哈森,他就实话明确告诉我,他就只有一个妻子,之所以不想多娶,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能力所限,养不起,太累!看来,埃及男人不但聪明而且务实,一切都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他们这种明智之举,实令我们这些中国男人叹服感佩。
埃及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不但有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人民善良、智慧、幽默。金字塔和法老的历史以及尼罗河的优美多情更使这个国家美不胜收。它的魅力令古往今来的人们惊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