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研究“非主流作家”的陈子善先生在这本新书里发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文坛史实,不仅仅是“素描”,也还有些考证,有些评说,有些探幽发微。
看了陈子善先生的大著
“惭愧”之一是,《素描》中提到的一些人物,自己竟然闻所未闻。如果从读硕士研究生算起,自己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也快7年了。且不说陈先生在《素描》所收文章内容中提到的那么多高人,单标题中提到的“神圣”(部分为间接提到),我不知道姓名的便有15位,他们是:以作家出名的林淡秋、徐芳、木心、张香华、林行止、李碧华、迈克、吴兴文、小宝,以研究出名的庄信正、小思(卢玮銮)、高全之、淳子,以出版出名的沈登恩,以收藏出名的陈无言。陈先生能够发现这么多我们不太注意的“神圣”,是与他视野开阔、慧眼独具分不开的。关于这一点,看看陈先生在《“香港第一健笔”》中如何为林行止先生抱不平便可略知一二:
“奇文一定会有读者欣赏,行止先生的《闲在心上》、《拈来趣味》、《闲读偶拾》等自选集在香港一版再版,洛阳纸贵,就是明证。近两三年来,行止先生的经济学散文也在京沪等地陆续出版,又在内地掀起一股‘林行止热’。奇怪的是,就我所看到的大陆出版的各种香港文学史著作,从不提及行止先生的散文,那些文学史家未免太画地为牢了,未免太近视了,难道经济学散文不是散文?难道那些肤浅的说理、滥俗的抒情的散文才算散文?行止先生文采斐然的经济学散文自是开创了当代散文创作的新天地,是远绍贾谊《盐铁论》,近追林语堂‘闲适’小品,独辟蹊径自成一路的绝妙文章。在我看来,香港文学史是应该为行止先生专设一章的。”
“惭愧”之二是,自己知道姓名的人,竟然还有另外一副面孔。在《素描》所收文章中,除笔者不知道姓名的15位外,还有27位“神圣”的“素描”,他们是:巴金、夏衍、李一氓、楼适夷、施蛰存、章克标、陈梦家、辛迪、周而复、薛绥之、郁天明、刘以鬯、夏志清、姚宜瑛、余光中、刘绍铭、白先勇、蔡澜、董桥、龙应台、王蒙、陈村、苏童、虹影、周瘦鹃、陆小曼、陈逸飞。在这27位“神圣”中,哪怕是自己较为熟悉的巴金,仍为《四见文学巨匠――追忆巴金》中的一个细节感到震惊:“那天与两位趣味相投的同学一起去巨鹿路上海作协看大字报,没想到作协大厅里一位正在悬挂揭发‘黑老K’大字报的老人正是巴金本人!他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目不斜视、面无表情的一张一张挂着,挂着。”文革对人的自尊践踏到如此地步,也真是让我辈长了见识!对章克标,我原来的了解主要来源于鲁迅文章:收入《准风月谈》的《登龙术拾遗》、《“滑稽”例解》、《后记》等,另外便是轰动一时的百岁征婚事件。听说章在搞什么百岁征婚后,信奉“踏实做人”的我的评价是“真不愧为章克标”!看了陈先生的《最长寿的新文学作家》后,才发现章克标还有另外一副面孔:百岁征婚前,“有位女子不请自来,说是要照顾他的起居。老人立即予以婉拒,只招待她在二楼住了月余,最后把她恭送出门。我好奇地问其原因,老人的答复令我又惊又喜:她不合适,她想‘控制’我。”正如陈先生接着所写:“年届百岁,头脑还如此清醒,实在不多见。”
差不多3年前,我写过这样一句话:“客观、公正,将永远是指引我前进方向的灯塔!”渐渐地,我发现这一“灯塔”是多么地可望而不可即:不管何种研究,都得选定一个角度――否则便不成其为研究,叫读者直接看原始材料好了;角度一旦选定,偏见由此产生――这与盲人摸象并无本质区别。所以,在现在的我看来,研究中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现象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遗憾的是,现在的研究者大有万人争过独木桥之势:重理性轻感性、重宏观轻微观是其显著特点,结果便是假大空流行。《素描》中收录的短小文章承载不起那些重理性、重宏观的宏文,“只记下了我所感受到的他们的音容笑貌,我所体会到的他们的道德文章的某些侧面”(《自序》)。不过,作为学者的陈子善先生,并不满足于只给别人画“素描”,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当然,想借此发掘一些鲜为人知的文坛史实,提供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线索,这样的野心也是有的。所以,《素描》又不仅仅是‘素描’,也还有些考证,有些评说,有些探幽发微。”
钱锺书先生有句名言:“你们觉得鸡蛋好吃就行了,何必去过问那生蛋的母鸡呢?”在笔者看来,现在的很多研究者都属钱先生的忠实信徒:从研究成果多作品阐释少作家分析便可看出这一点。遗憾的是,看文学作品究竟与吃鸡蛋有些不同:吃了鸡蛋没人想变成鸡,也没人想从鸡与鸡的交往中吸取经验教训,将鸡的经历作为故事来讲的人也不多;看了作品的人却什么都有可能。所以在笔者看来,作品阐释与作家研究二者不可偏废。在多作品阐释少作家分析的现在,陈先生给作家们画的“素描”恰可填补这一空白。
陈先生在《素描》中为我们提供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另一半面孔”远不只上面这些方面,为节省篇幅起见,就此打住。笔者最后想说一说的是陈先生能够如此的原因。1994年6月,新加坡富豪仕大众传播机构出版了一部《答客问》的书,收录了包括王蒙、於梨华、龙应台等在内的22位海内外作家学者的访谈,其中便有陈先生。在该书的人物简介中有这样的介绍:“陈子善,中国文史研究学者,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近来从事‘非主流作家’的研究工作。”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十多年前的过去还是十多年后的现在,这段话都适合陈先生。正因为陈先生主要从事的是“‘非主流作家’的研究工作”,所以剑走偏锋的他能为我们提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另一半面孔”:一般人没注意到的一些人物,一般人没注意到的一些人物的另一方面。
《素描》,陈子善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