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语言研究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语言教育

2007-07-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匡鹏飞 我有话说

大致说来,语言学研究可以分为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部分,两者之间互促互利、关系密切:本体研究的成果为应用研究提供有力的语言事实依据和语言理论支持,应用研究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提出的新问题又推动了本体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上个世纪上半叶,西方产生了一门以应用研究为目的的“应用语言学“学科,在当时及今后

相当长的时间内,语言教学问题曾经一度是其全部内容。在当代,虽然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应时而生,但语言教学或曰语言教育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语言教育可谓历史悠久。《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这谈论的就是有关周代的语言教育问题。孔子的教学内容中设有“文学”和“言语”科目,更是世人广为熟知的。《左传》中使臣们的外交辞令,《孟子》中孟子的口若悬河,《战国策》中策士们的游说技巧,无不体现出极高的语文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这说明当时的“母语教育”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水平。另据《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其中的“寄”、“象”、“狄?”、“译”皆指“翻译“,这反映了在多民族多语言共存的情况下,我国在先秦甚至远古时期就有了翻译活动。周代已设有专门掌管翻译的官员,称为“象胥”。《周礼・秋官・象胥》:“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翻译活动必以第二语言学习为前提,由此可推之,我国很早就有“第二语言教学”了。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同语言文字研究总是被视为经学的附庸一样,虽然语言教育活动以及对它零星的探讨从未间断,但它似乎从来都是被边缘化,不大受到重视。即使在风起云涌的近现代社会,也只是在几个急剧的思想或社会变革时期,如新文化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前后,语言教育问题才会备受关注一阵子,不过随即也就烟消云散。然而,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当时间跨入21世纪,伴随着世界飞速发展的步伐,关于语言教育的话题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和社会大众提及和讨论,语言教育似乎一下子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与之相应的是,随之而来的语言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突然之间也越来越多。社会的需要把语言学研究者从幕后推向了前台,许许多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迫切地等待着他们的回答。对于在我国一向不太受关注和重视的语言学学科来说,这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热”。在国内,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在国外,许多国家不仅大、中、小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还纷纷与中国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据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2005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该报告还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目前,国家确立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新战略,即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转变。这些新的形势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大量的理论和事实问题尚待研究解决。

与对外汉语教学既相反又相关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汉语母语教学,另一个是国内外语教学,而在这两个方面目前也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汉语母语教学在幼儿的语言学习阶段就开始了,但是,经过了小学和中学十多年的语文教育,当代大学生们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显得不尽如人意,呈现出母语水平滑坡的趋势。这是很令人担忧的现象,也是社会非常关心的问题。同时,在大学中文系的课堂,学生们对语言类课程的兴趣普遍不如文学类课程,现代汉语等课程急需进行改革。就外语学习来说,与国外的汉语热相映成趣的是,国内的外语热也是不断升温,孩子们的外语学习问题也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不过,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却是:由于学校对于考四六级的规定,或者学生对于考托福、考雅思等的追求,大学生、研究生对于外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超过了专业学习,但外语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高分低能、只会读写不能听说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国内的外语教学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存在一些误区,需要从语言教育的高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必然带来语言学的兴盛,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语言学被公认为是一门领先的科学。一门学科,只有能为更多的相关学科输送可资利用和借鉴的成果,只有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从而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才有资格称为“领先的科学”。在我国的当代社会生活中,各种与语言教育有关的问题(实际上更重要的还包括中文信息处理,这已是题外话了),都是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使得原本多在学术圈内封闭进行因而还不大为人所知的语言研究和现实社会的需要之间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必将大有可为。

从已有的关于语言教育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在各分支领域或者出版了专门的著作,或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它们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语言教育”这个大课题的研究进展,但是,国内一直还没有一部对语言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因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由汪国胜教授主编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成果《语言教育论》无疑是这一领域的一部力作。该书汇集了不同分支学科的多位专家从不同方面所取得的关于语言教育的前沿性成果,对上述社会关注的各类语言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回答。

当然,由于人们对语言学习具有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多方面的需要,“语言教育”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自然也就十分丰富。即使是偌大部头的《语言教育论》也难免有尚未涉及的地方,比如应用价值很高的中小学母语教学问题、聋哑儿童语言康复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问题,等等。另一方面,语言教育的各领域内部及各领域之间又有着比较严整的内在体系和非常密切的外在联系,但《语言教育论》似乎在这方面还缺乏更为系统的理论阐述。这或多或少为读者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是,研究并未结束,探索仍在进行,在这么一片可供任意驰骋的广阔天地中,还有更多的奥秘和规律等待着专家学者们去一一揭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