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再见美国派,再见毕业生

2007-07-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聂伟 我有话说

《等待黎明》剧照

意大利电影《等待黎明》的英文名是The Night before Finals,片名的灵感来自著名印第安女歌手Antonello Venditti的

同名曲Notte prima degli esami,也容易地让我们联想到那首耳熟能详的美国校园民谣T’was the night before finals。歌词第一节原文如下:T’was the night before finals, and all through the college,The students were praying for last minute know ledge。Most were quite sleepy,but none touched their beds,While visions of essays danced in the irheads。

大意是说:在大考的前夜,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所有的学生都在虔诚地祈祷,祈祷在最后一秒钟能够抱上佛脚。大家都困得哈欠连天,可就是没人敢上床睡觉,脑袋里都被考试要点塞得乱七八糟。

相信诸君看到这段话都会莞尔一笑,战战兢兢的考场体验放之四海而皆同。而作为一部校园青春喜剧片,《等待黎明》有意避开这个让人紧张的话题,转而以诙谐的镜头语言讲述发生在这些青春期少男少女身边的轶闻趣事。

与美国经典青春片《美国派》(American Pie)的开头有些相似,《等待黎明》的主人公也是一群即将毕业的高中生。眼看着高中毕业会考迫在眉睫,但在考前的温习假期中早已是人心涣散,这些精力过剩的年轻人四处游荡寻欢作乐,由此引出一连串的笑场。片中的“我”――小男生路卡在学期的最后一天终于壮起胆子走进历史教师的办公室,对这位性情古板的老先生出言不逊,公然宣泄自己一肚子的宿怨。可是很不幸,接下来他马上发现,老头正是主持他毕业资格测试的考官。当然,老先生毕竟是多年修炼得道的高人,还是手下留情勉强放他过关了。

然而事情似乎才刚刚起了个头,路卡逐渐发现自己与固执的老学究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真应了不是冤家不聚首的说法。老先生要求路卡去他家单独开小灶,补习书本上关于18世纪浪漫主义的章节。在先生面前如坐针毡的路卡究竟记住了多少浪漫主义的知识点,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因为另一种青春期的浪漫主义早已在路卡的内心里蠢蠢欲动。在一次Party上,这个傻小子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活泼开朗的少女克劳迪亚。他为这次一见钟情所付出的代价可一点也不轻松:失眠、白日梦,还有无穷无尽的单相思。更要命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发现克劳迪亚竟然就是历史老学究的千金!

路卡的初恋之路究竟能够走多远呢?

故事整体风格轻松流畅,充满了青春气息,其中有情感的期待与困惑,也有师生之间的龃龉与和解,可以视为步入成人世界之前最后的一场青春期狂欢。对以The Clan、Natalea Miami和Christmas in Love等喜剧影片而闻名的编剧冯斯托・布里兹(Fausto Brizzi)来说,这些似曾相识的桥段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等待黎明》只不过就是一部通心粉版的娱乐电影《美国派》,其中除了Hewantedher,“her”wantedanother的老套情节之外,并无新意可言。而事实上,作为资深编剧冯斯托・布里兹亲自执导的处女作,影片努力体现出艺术片的独特追求,在轻松幽默的剧情背后,还潜藏着更为深刻的人生反刍和社会历史意蕴。

我们注意到,影片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彼时恰逢导演的青葱岁月,因此这部拍摄于2006年的作品也相应地带有几分青春怀旧与反思的色彩。比如老学究丢了汽车气急败坏地回家,当他向儿子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时,对方充耳不闻,却只关心“你给我买CD了吗?”接下来,路卡的好友偷尝禁果,令自己女友的妹妹意外怀孕,只好在考试的前夜跪在女友的窗下乞求原谅。这些无厘头的情节恰恰是对那个戏剧化的时期和混乱生活的绝妙反讽。

同样,在一些看似随意的细节中也显示出导演置身于那个特殊年代的迷惘与思考。克劳迪亚的女友没有通过毕业资格考试,于是她打点好行装准备去柏林,因为她的男朋友在那里,“他说他可以推倒那堵墙”。而克劳迪亚的回答则是,“记得给我带这堵墙的碎片回来”。女孩7月份离开伤心地,去寻找新的生活,后来发生的事情影片没有交代。但观众知道,柏林墙就在当年的11月份突然被凿开了。柏林墙事件不仅在一夜之间改写了德国的政治版图,如同《再见,列宁》中含蓄而感伤的告别,而且它的蝴蝶效应也广泛地波及到整个欧洲大陆,为亚平宁半岛上一群高中毕业生的青春期精神躁动做出了更为隐秘的时代注脚。在一个崭新的欧洲即将破壳而出的关口,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生活,还有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同样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在终场考试正式开幕之前,他们有意或无意地让自己的生活处于破碎与无限期的延宕状态。个人对未来的想象通常是虚弱无力的,也许只有变成历史才敢于面对它。贲夜狂欢之后,他们没有勇气像苹果派一族那样轻松地互道再见,却与阿里克斯(《再见,列宁》的男主人公)一样在惶惶中等待日历一天天地自动翻牌。

由此,影片在叙事上表现为一种有趣味的美学滑动,前半部分乍看上去像是《美国派》的翻版,大肆鼓吹“性自由”论调,后半部分则转向《再见,列宁》式的深沉思考,使得剧情结构在戏谑与严肃之间充满了张力效果。在这个意义上,“高考前夜”的直译似乎并不适合片名TheNightbeforeFinals的深层涵义,“等待黎明”的译名则显得更为贴切与诚恳。然而让导演本人也始料未及的则是狂热的意大利人对这部影片的活学活用。在首届罗马电影节上,几位裸体女子在罗马市区桥头大秀后现代版的The Night before Finals,等礼仪警察赶来的时候,她们早已像一阵风似地逃得无影无踪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