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多年前,杨澜出了一本书《凭海临风》,招来许多人的批评。批评的指向不在书的内容,而在书的装帧形式。那本书我到现在还有印象,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形式大于内容。”它的天头、地脚、侧边留了大片空白,还有大量作者的照片充斥在书里,文字不仅少,而且字大行稀,这让买书的读者感觉上当。没有想到的是,这
现在图书出版市场上不仅时尚类、通俗类的图书出得花花绿绿,“水分饱满”,就是那些公认的、很权威的学术经典有的也被出得不像个样子,装帧浮躁、色彩俗艳,完全失去了上世纪80年代以前此类图书古朴、典雅、大气的风范。而它们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基础上,拼命地扩大图书的篇幅,其做法就是上述所说,大量插图,大量留白,一个页面上文字没有多少,非文字的水货倒占了绝大部分地盘。令人费解的地方在于,这类学术经典大多都比较专业、专门,有的内容还相当地精深,所以,你即使把它们打扮得再漂亮,读不懂的人照样读不懂,不感兴趣的人也照样不会买。而真正的专业人士更不会对这些改头换面了的“经典读物”稍加眷顾。我是对这样的出版经典的方式抱怀疑态度的。我也怀疑这样的“经典读物”会有多么好的经济效益。不同的读者群体对图书有不同的需求,时尚通俗类的读物不妨做得花哨、漂亮、前卫一点,篇幅上水分大也不妨碍它的销售传播。这是这个读者群体的特点所决定的。而那些学术类的图书就没有必要这样做了。这类图书的出版,如果你的实质内容不变,而只是在外在形式上出奇出新,不仅不会赢得新读者,还会失去老读者。这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