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天
一个以“新概念”命名的作文比赛,和以这个作文比赛获奖作品推出的作品选,进行到
第九年,当年的新鲜劲似乎已经不多了。于是,很多人在问,“新概念”还新吗?
是的,看起来,无论是造星能力,还是大赛的轰动效应,新概念作文大赛似乎都不能与当年相匹敌了,还有,被评委、乃至社会诟病的是,太多人冲着“获奖”去写作,“新概念”似乎越来越陷入一种程式化的“应赛”写作。
被称为“语文的奥林匹克”的“新概念”会不会被另一种新形式替代?“新概念”有没有常办常新的正途呢?新概念作文大赛主办方、《萌芽》主编赵长天说――
什么造就了“新概念”
读书报:从《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来看,你认为获奖作品整体上呈现了怎样的风格和特色?和上一届大赛相比有没有明显变化?
赵长天:我认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作品风格,不会每一届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果说有变化,那是因为时代在变化,生活在变化。文学写作的标准和要求应该是相对稳定的。
读书报:毋庸置疑,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成为了青少年文学写作的风向标,那么,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整体风格的变化是否可以看做是“少年写作”“青春写作”内在脉络的走向呢?
赵长天:我不希望“新概念作文大赛”变成写作的风向标。
读书报:我们知道,当年《萌芽》策划“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萌芽》的发行量。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单纯为《萌芽》“救场”的大赛走了这么远,催生了一个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80后”写作群,甚至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
赵长天:把策划“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初衷归纳为“为了提升《萌芽》的发行量”,过于简单了。当初,说实话,并没有想到“新概念作文”会在全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萌芽》在1996年改版,把目标群体定位在大中学生后,急于寻找年轻作者,希望发表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作品。但当时我们找不到年轻作者。我们去学校,看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作文,都是应试作文,根本不能刊用。所以才想到我们自己来搞个作文比赛,和应试作文不一样的,叫做“新概念”,其实就是文学写作。年轻人其实天生具有文学的热情,他们有想象力,有表达的欲望,他们需要文学写作。所以“新概念作文”问世,正好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同时,因为“80后”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是第一代的独生子女,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长环境,和前辈很不一样,所以他们和前辈的代沟也就比较明显。成年人写作的文学作品,比较难以打动他们。所以,当同龄人的作品出来,立刻就受到极大的欢迎。《萌芽》杂志的畅销,是“新概念作文”的结果,而不是动因。
读书报:由此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本意是为了培养文学“苗苗”、为未来的中国文学培育后备役力量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的获奖者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市场,成为中国图书市场炙手可热的新星,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赵长天:其实,“新概念作文”出来的并不只有韩寒、郭敬明和张悦然,只是因为他们三位在市场上比较成功,大家就知道他们了。有很多新概念的获奖者,比如蒋峰、小饭、颜歌、苏德、周嘉宁,等等,很多都在从事文学创作,出版了不少作品。我相信通过新概念作文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年轻人中,一定会出现很好的作家,很优秀的作品。
读书报:前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销售已达300多万册,八年的“新概念”获奖作品选每出一本都能畅销,已经成为疲软的中国图书市场尤其是纯文学图书市场的品牌读物。你认为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读者的阅读期待是?
赵长天:新概念作文大赛每年都有7万多名参赛者,通过严密的程序,经过权威的评委会认真评选,所以每年的获奖作品选总是保证了比较高的质量,而且是和年轻人心灵相通的。
读书报:去年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的出版方作家社就“新概念”的跟风书与中少社对簿公堂,能谈谈是怎么回事吗?
赵长天:跟风书现象,是影响创作和出版繁荣的负面因素。特别是有的跟风书,比如用“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作品选”来冒充“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那就是严重的侵权行为。我不理解一些很正规的大出版社,为什么也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新概念”还新吗?
读书报:早期的新概念走出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而后期的新概念似乎未能走出有影响力的少年作家。有人认为,新概念作文大赛无论是造星能力,还是大赛的轰动效应,都不能与当年相匹敌了。你接受这种说法吗?
赵长天:我认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目的不是造星。“新概念作文大赛”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扩大文学人口。这是为文学界做基础工作。和刚开始的时候比,新鲜感肯定会要小一些,不会有那么大的轰动效应。我们的想法是,最重要的是要长期做下去,保持大赛的权威性,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和被社会承认的机会。
读书报:《萌芽》正在以系列方式推出“新概念”的新人新作,使“新概念作文大赛”与出版环节对接,形成产业链,有人认为,浓郁的商业气息使“新概念”的公信力下降,从而导致影响力下降,对此,你的看法是?
赵长天:我不认为“新概念作文大赛”有浓郁的商业气息。我们从来没有规定获奖者一定要和《萌芽》签约,所以很多人还认为我们缺少商业头脑。推出“新概念”的新人新作,杂志社获利极少,实在谈不上产业链。我不认为“新概念”的公信力下降了。
读书报:以反思语文应试教育、提倡自由写作表达的“新概念作文”因为获奖者可以得到名牌大学的降分录取(第一二届是免试入学),正在成为另一种意义的考试,部分参加者把参加“新概念”、刻意拿奖看做进入名牌大学的一条捷径,诚如你所说,“应赛作文”和“应试作文”本质上没有区别,这种“应赛作文”也是与“新概念作文”的初衷背道而驰的。那么,你认为这种情况是否可以避免?如何避免?
赵长天:要使得一个很权威的作文大赛完全避免功利性是很困难的。不光是可以进名校,还可以立刻被社会承认,成名,都是很大的吸引力。一定会有人为了这些功利目的来参加比赛的。也会有人刻意摹仿以前得奖的文章去写作。但是,“应赛作文”和“应试作文”还是不一样。应试作文确实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可以找到一定的模式,按照一定的模式写,得高分的机会比较大。但是,新概念作文大赛没有具体要求,评委们都很反对摹仿之作。一般来说,模式化的作品,得奖机会不大。
读书报:有人说,九年的“新概念”的写作模式与主题日益程式化,或者用力太过,刻意求新、求怪,或者无病呻吟,有评委提出,“新概念作文大赛”中真正新鲜和叛逆的东西越来越少,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赵长天:你说的这些现象,或多或少确实存在,但被夸大了。不能对年轻人的写作要求太苛刻了。对于程式化,评委会有足够的警惕。有些毛病,是青春期很难避免的,本身就是青春期写作的特点。
读书报:你认为,“新概念”有没有可能被复制?或者说,会不会有一种新形式替代“新概念作文大赛”呢?
赵长天:据我了解,复制“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很多,但是,好像没有很成功的。今年开始,为了扩大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影响,为了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为了提倡港澳地区学生用母语写作,我们和香港佛教联合会合作,将举办“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港澳赛区首届比赛”,比赛获奖者将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
《第九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萌芽》杂志社编辑,作家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4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