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贫困生,国家及其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学生所在的高校,都有责任让这些贫困生度过难关完成学业才是。在讲究“人文关怀”的大学里,能不能既准确地认定贫困生而又不伤害同学们的“脸面”呢?
有!其实,众所周知,中国科技大学早已找到了“两全齐美”的办法。
曾经是中国科技大学2002级数学系的女
生李某,当时家境贫寒,父母务农,爷爷患白内障,生活不能自理,还有一个正读高中的弟弟。进入大学后,她看到班上还有比自己生活更困难的同学,就放弃了补助申请,每月靠一笔不多的国家助学贷款艰难地维持着生活。猜想不到,她一个月在食堂共就餐88次,令人难以置信地只消费了51.9元。这是咋回事?原来,中科大学生处正是通过分析“校园一卡通”网络系统上统计的消费数据情况,得知李某平时的生活十分节俭,便及时与她联系,确认了真实情况后,及时将李某“补入”学校救助的名单中,并“偷偷地”往这位“小李同学”的“一卡通”里打钱进去。这种网络化的“不事声张”,既能较为准确地认定谁是真正的贫困生,并实实在在的对其进行资助,也维护了学生不愿公开自己经济状况的“隐私权”。
“贫困生认定”不光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也不光是高校的事,更是国家教育部的事,更是全国高校的事。所以,笔者建议,对此,不妨学学中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