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把月亮从水中捧出来,放进盆子里煮。他们想,能煮出什么味道来呢?有的小伙伴儿往里面加了一块红薯,于是,月亮煮出了红薯味,有人往里面加了苹果,月亮又煮出了苹果味,还有人往里面加了梨、李子、橘子和红萝卜等,这样,月亮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味道。《小忧伤》是一本关于童年的书,作者赵瑜在自序中说,“我
这是一本散文集,也可以说它是散漫的纪实或者小说,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本充满诗意的画卷。总之,翻开它,你就进入了一种无可言表的梦境中。
“我做梦了。梦到我在一片坟地里来回地走,走不出来。
于是大叫,醒来后竟然发现自己在架子车上。
旁边放着我的碗。
我吃了晚饭,就躺在架子车上休息,大概是白天和几个同伴疯跑得累了。我把那一堆草堆在一起当枕头,头一枕上去就睡了。
家里的人以为我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玩去了,他们不知道,我就睡在架子车上。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揉揉眼睛,看着堂屋里睡着的父母亲,看着西屋里睡着的哥哥和爷爷,忽然觉得很孤单。”
《小忧伤》就是由285个这样的断章组成的,如果可以,我甚至愿意一章章把他们不断敲出来,将我阅读时的那轻微的波澜再翻检一遍。这些文字,清淡地,蜻蜓点水一样撩拨着我的记忆。追野兔、看电影、偷邻居的枣、暗恋漂亮的女同学,和同伴比赛谁尿得更远,读着它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由想起自己曾经暗恋过的女同学,以及那些忧伤的往事。
无论是谁,他(她)的少年时代,一定要跟忧伤联系在一起。若是没有了忧伤,所谓“快乐的童年”,就成了一块干瘪的木头,味同嚼蜡。一个孩子不喜欢吃月饼,他觉得月饼里的青红丝、冰糖和五仁,单独吃都是好吃的东西,可把这些好吃的东西都放在一起就不好吃了,他把这种感受说给父亲、母亲、哥哥和同伴,但大家都不以为然。这时候,谁能理解他的孤独和忧伤?寒冬,一个孩子把手伸到雪堆上冻着,然后把一双冰冷冰冷的手伸进别人脖子里去凉他们,谁又能理解这种恶作剧带给他的快乐?到底是快乐点缀了忧伤,还是忧伤点缀了快乐?这无法计算,但是铺垫在快乐下面的小忧伤却能让一个人的童年凸现出来,如同木刻画上凸起的那一部分。
这些小忧伤、小断章,适合拿到报刊上去发表,在报纸上选发三五个片段,或者在杂志上选发十几则,一定很美,很纯粹。但是把它们集合在一起,成为十多万字的一本小书,就需要面对读者阅读疲劳的问题。读完第一个片段,心里一动,读完第二个,心里又一动,不过,这种阅读快感会随着章节的增加而递减。因此,作者就要在适当的地方制造一起一伏的高潮:“我们后街的上功哥老大不小了。有人给他介绍了邻村的一个女的,但却是换亲。……后来听说,结婚第二天,他们就打架了,上功哥果然被打翻在地。再后来,他们就离婚了。”这样跌宕的情感总是隐藏在平静的叙述中,引领着沉浸其中的读者一次次感受心动。我内心里,很不愿意把小忧伤和大悲悯联系起来,以免损伤了这些小忧伤的质朴,但是,我也知道,小忧伤一定要有大悲悯做背景,这样的小忧伤才持久,响亮,乃至尖锐,把忧伤永远刻在心上。而赵瑜描述的这些小忧伤,已经让你若隐若现地看到了它背后的大悲悯。
《小忧伤》,赵瑜著,常秀峰图,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