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真正的考证派

2007-10-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眉睫 我有话说
年届七十的李广柏老先生在红学界不是大红大紫的人物,名望、地位,并不是李广柏先生最迫不及待的,30年来他孜孜以求的是对《红楼梦》的研究实现“义理、词章、考据三者的统一”。

关于《红楼梦》研究,自胡适运用科学精神、史料论证的方法以来,渐渐陷入烦琐、乏味而

又颇悬乎的考证一途。至于考证,又分作两派,一是索隐,根据不可靠或暂时难以论证的史料来推断、想象,最终捕风捉影,得出的观点不能令人信服,但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二是考证,一种真正的考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不妄下结论,不能用史料证明的,姑且存而不论。

以胡适、俞平伯等代表的新红学派,在史料挖掘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有些根本而重要的观点又显得捕风捉影,如他们认为曹雪芹即贾宝玉的原型。这种对号入座、捕风捉影的手法影响了其后的周汝昌等人,在现时尤以刘心武为甚――刘心武是一个彻底的索隐派!许多以考证派自命的红学家,大都逃不出捕风捉影的宿命,实成索隐派,这真是怪事!恐怕这与中国人的诗性想象力丰富有关,如周汝昌根据《诗经・大雅・桑柔》中“秉心宣?,考甚其相”一句,推断子猷名宣,于是得出曹寅的弟弟叫曹宣的结论,这当然与后来发现的史料是相符的,却不是考证得来,而是穿凿附会。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广柏先生新著《谁懂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考证派学术著作。李先生自50年代末开始关注《红楼梦》研究,80年代开始发表红学研究论文,虽不多,但极其精湛,许多因新发现、新立论引起一些关注,如《曹雪芹是满族作家吗?》《曹寅的诗友卓尔堪》等。李广柏先生以其严谨的学术作风赢得了学界同人的叹服和尊重,其所著《曹雪芹评传》是红学史上第一部曹雪芹的学术传记,该书为应“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编委会之约而作。

该书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四篇专门研究曹雪芹的家世及《红楼梦》的成书与各种版本的沿革;第二部分研究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从第三部分开始,编排上显得有点杂乱无序,如第三部分主要是分篇评价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的红学研究,属红学研究之研究,却又插入了一篇袁枚研究关于曹雪芹的点点滴滴,此篇大可与《曹寅的诗友卓尔堪》并作一部分,因为它们同属于《红楼梦》研究的衍生;第四部分主要是研究曹雪芹的著作权和民族身份;最后一部分研究曹雪芹的籍贯。

全书二十一篇,只有第二部分是研究作品自身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其余都是烦琐、乏味的生平、民族、籍贯研究,乃至由《红楼梦》研究衍生出来的旁支研究,至于广告所云“正解红楼”更是虚妄之至!所以此书的书名大可换成《谁懂曹雪芹》了!但考虑到此书要在市场上求胜,这些枝叶问题恐怕也是作者无可奈何的了。

年届七十的李广柏老先生在红学界不是大红大紫的人物,更多的人只知道红学史上的胡适、俞平伯及尚且在世的周汝昌、冯其庸等人,更不用说红学明星刘心武了。名望、地位,并不是李广柏先生最迫不及待的,30年来他孜孜以求的是对《红楼梦》的研究实现“义理、词章、考据三者的统一”,整个是与桐城派一致的手法!李先生喜欢考证,他说考证“就像做几何题一样”。他反对用想象弥补史料的空缺,更反对喜欢比附的“索隐”,这种严格的、枯燥的学术考证,他认为是研究红学的不二法门,也是他做一切学问的根本方法。在本书中,他对“抄本”“印本”“祖籍”“著籍”“伴学”之说等首先都做了概念上的研究,再根据史料论证,驳斥其他红学家的观点,其严谨如此,真叫人叹为观止,而又不能不信服,红学界有此“憨牛”学者,可谓鲜矣!

我认为,李广柏先生是一个真正的考证派,对他科学严谨的治学作风非常钦服,甚至对他的一些观点也会举手赞成,但我也提出一点疑问:把严格的自然科学中的证伪手法完完全全、点点滴滴输入到人文学科的研究中来,是否在某些层面有违“人性”?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史料证实,便不能推断出什么,有些可以适度做一些人性上的想象、推测,似乎在文学研究中是有必要的―――但笔者也是反对索隐的!

《谁懂红楼梦》一书,虽属学术著作,装帧却显得媚俗,有炒作之嫌,光看封面,就是市场操作的模样,异常华美,初看还以为是送给少男少女的,并在腰封上面写着:“不与周汝昌、刘心武诸君苟同,直斥刘心武的‘秦学’象【像】炒作公鸡下蛋一样可笑!”我不知道,李广柏先生的学术著作有必要这样进行市场包装吗?熟悉图书操作的读者再去翻看版权页信息,便可知道此书其实是由武汉悦读时代公司整合推广并制版印刷的。如果是针对大众读者,如此操作便也罢了,但对于学术著作,也进行像“涂抹胭脂”一样的“化妆”,就实在有点可笑了。

《谁懂红楼梦》,李广柏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2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