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曹?:写历史首先要敬意和温情

2007-10-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 舒晋瑜 我有话说
一个工科专业的公务员,对历史感兴趣很正常,然而写出一部让人称道的历史小说,就让人刮目相看了。曹?的《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意外地受到网友的追捧。

曹?之所以选择李斯,是要将李斯作为导游,带领读者通过重走李斯的“长征”,去亲近那些逝去的伟人,去了解那个光荣的时代。

“李斯吸引我的

地方,应该也是吸引大多数人的地方。”曹?说,李斯出身于社会底层,年轻时只是个看守粮仓的小吏。没有财富,没有背景,却能通过努力,为梦想而冒险,为命运而抗争,最终从贫贱的布衣,成为秦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并影响了未来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格局。这种前后巨大的地位反差,其人生经历之复杂,成败起落之戏剧性,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流血的仕途》融入了很多现代的、网络的、时尚的语言,和当下流行的很多戏说、误读类的作品有些类似。这种个性化解读,曹?亦有自己的考虑。“这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大多数现代人很少会直接去阅读正史原典,一是担心枯燥乏味,二是对古文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在语言上做些改良,使之有趣易读,从而让现代人能够轻松走进历史,也算是在药丸上包裹的一层糖衣吧。”

曹?曾经说过,自己是在按《三国演义》的路子在写《流血的仕途》,但颇遭网友质疑。他对此有所解释:“《三国演义》写的是曹操、刘备等人,我写的是李斯,乍一看,两者当然是不同的。但是从写作的角度去看,却又相同。比方说,我现在给你一套《三国志》,让你以它为素材,写出一部《三国演义》来,你会怎么去写?如果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再带着这个问题去《三国演义》中寻找答案,看看罗贯中是怎么做的,然后大概就可以理解我的说法了。”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古代史料,基本只有李斯漫长一生中的几个片段。片段和片段之间,是大量的空白。单读这些片段,固然对李斯能知其大概,但终究不完整,不全面。曹?的做法则是,站在李斯的角度,以正史记载为基准,正史不到之处,则辅以合理的想象和揣摩,接续这些空白,贯串前后,对李斯的一生进行详细还原,使之丰满而完整。这其中,有虚构,也有自己的创见。

今天,误读或戏说有流行甚至泛滥之势。曹?说:“误读或戏说,并不会伤害到历史,但可以误导读者,而对作者而言,久而久之,也就相信自己所写的为真了。因为他已经不在乎历史的真相了。对一个有志于写作的人来说,这是很可怕的。历史的写法会有多种多样,但我觉得至少有一点应该是起码的,那就是对祖先的历史抱一种起码的敬意和温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并不赞同架空和戏说历史。我写作本书时,在梳理史料上花费了相当的精力,史有明文的,一定按照历史来,在空白处,也不敢胡乱纵容自己的想像力,而是通过分析判断,进行合情合理的填充,力求不出现大的漏洞。”

他的故事里不仅有李斯,也有嬴政、吕不韦、韩非和蒙恬,曹?说,他力图临摹他们的思绪,重温他们的心迹,让读者“以心证史”,和书中人同呼吸,共命运,仿佛亲历,而不是只站在遥远的地方冷眼旁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