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传臣:从“生产加工”到“深度耕耘”

2007-11-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晋悦采写 我有话说

今年10月,电子工业出版社正逢建社25周年。25年来,电子社的教材出版成绩斐然,2006年完成新书品种500余种,基本覆盖了信息科技的各个专业方向。时值大学社图书订货会前夕,我们采访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王传臣。

王传臣表示,在教育出版方面,电子社还只算是一家年轻的出版社。不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

电子社的教育出版从小到大,由弱及强,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一家教育、科技出版大社,这与多年来出版社对市场的持续观察和在战略上不断调整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近年实行战略转型,从原来的以科技出版为主,发展为以科技和教育出版并重,实现科技、教育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并在四个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

首先,形成了本科研究生、高职、中职和基础教育的四个教材出版的大层次,各层次都形成了以精品为核心的产品规模。这是电子社转型以来的最大成就。第二,在教材市场中不断进化,电子社各层次教材中都沉淀下来一大批相当优秀的作品,许多教材不断重印修订,一版再版,为国内诸多高校广泛采用,很多学校已经成为电子社教材的忠实用户。第三,教育出版不同于大众和专业出版,对出版队伍的要求不仅仅是在知识结构上,而且还要求他们对教育教学有深刻的了解,对老师和学生的需求有细致的研究。在不断探索中,出版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编辑队伍,这是出版社最宝贵的资源。第四,形成了教材出版的立体化格局,重点主干课程教材与配套教辅教参、实验指导实现同步出版,并为教师提供电子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及服务。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很快,课程更新和新兴课程的开设频率越来越快,老师很可能在边学边教的情况下授课。有鉴于此,电子社在教材出版上,力图为老师提供的不仅是普通的课程教材,而且还会提供授课指导、就业指导等辅助资源,丰富了教材出版的服务功能。

王传臣表示,电子社教材发展与市场和售后服务工作也有密切关系。在营销上,电子社在十几个省会城市建立营销分部,在主要城市基本实现地方化服务。在资源整合上,建立教师数据库系统,盘活各部门的资源,为后续的针对性营销和针对性服务提供便利。到目前位置,数据库内已存储了十几万条教师数据。在售后服务上,电子社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网上服务,建设的“信教育资源网”汇集了多出版社的近4000种教材信息,1200余种配套教育资源,月访问量已高达1600余万人次。

2007年,电子工业出版社重组教材出版机构,分别成立了高等教育分社、高等职业教育分社、中等职业教育分社、基础教育分社和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心,在相应教育层次上进一步做深做细。在本科研究生教材上,基本形成了内外版互动的出版局面。尤其是计算机和电子通讯类教材形成了较大优势,“国外通信电子系列教材”、“国外计算机科学系列教材”、“国防电子信息丛书”、“21世纪高等学校通信类系列教材”、“21世纪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等一批精品享有很高声望。而在职业教育方面,开发出版了许多体现最新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教材,如新推出的“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IT类专业项目课程系列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立体化系列教材”,就凝聚了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最后,王传臣表示,2008年,电子社将继续加大对教材研发的力度,力图从单纯的出版生产过程,向前期的教学研究延伸,从而产生有创意、符合教改的实效型教材。“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出版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加式过程,而是去深度耕耘,培育出更多的以参天大树。电子社会一如既往地利用专业优势,探索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方法,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助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