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百余岗位近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据悉,此次121个岗位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类。其中,高管岗位要求“具有在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经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大本以上学历,45岁以下,党员;其他岗位要求北京市户口,个别岗位要求工作经验12年。(《北京晨报》2007年11月8日)
既然国家大剧院是事业单位,又何必要求高管“具有在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经历”?
要求应聘高管者必须是党员,这无疑会将一些非党人士,但是却很优秀的管理人才拒之门外,更何况强调党员的条件,也不符合现阶段非党人士参政的规定,积极发展非党人士担任干部是干部任用的新变化。
要求应聘高管者要有“较强的项目市场潜力判断和定价能力”,让人为国家大剧院所谓的“相对低票价”而捏把汗。国家大剧院的有关负责人曾经说,国家大剧院要以国家补贴为主,大剧院一定要经营,而大剧院这种经营,目标不是为了盈利,目标是为了如何使价格降下来。在这样的前提下,招聘却强调“市场能力”,怎么样让人相信呢?
国家大剧院不是北京大剧院,即使是北京大剧院,也不能要求应聘者必须是北京户口,既然强调的是“国家”大剧院,那么招聘人才就应该向全国人民敞开大门,而不应该让清一色的北京人来管理国家大剧院。
既然国家大剧院要吸引的更多人是老百姓,而不是文化贵族,这就说明国家大剧院更多应该承担高雅文化推广,文化素养熏陶和公共文化培养的职责,让国家大剧院公益起来,那么就应该从招聘人才时
不惟过多和过高的门槛做起,将国家大剧院经营为提升普通民众文化素养和情趣的高尚文化场所,这将是国家大剧院带给民众最大的文化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