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也是个“偷书贼”

2007-11-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赵凯 我有话说

因为爱读书,所以,对《偷书贼》这本以“书”为中心的小说印象特别深刻。小说的名字让我想起了自己曾有过的借书不还的经历,也想起了孔乙己的那句“窃书不能算偷”。故事讲的是,一个买不起书的穷孩子,在战争环境和生存艰难之下,靠“偷书”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或者说饲养自己饥渴的灵魂。

作者马克斯・

苏萨克1975年出生于悉尼,父母分别为奥地利和德国后裔。他是当代澳大利亚小说界获奖最多、著作最丰、读者群最广的作家。《偷书贼》的情节源自他幼年时父母讲述的故事。

《作者致中国读者的信》中说:“亲爱的中国读者:谢谢您阅读了这本《偷书贼》。我小时候常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厨房里,把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我听了非常着迷。他们提到整个城市被大火笼罩,炸弹掉在他们家附近,还有童年时期建立的坚强友谊,连战火、时间都无法摧毁的坚强友谊。”读着这样的话,我感觉与作者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

最让我惊异的是:这是一个借死神之口来讲述的关于希望和爱的故事。可怕的死神,人间的温情,多么强烈的反差啊!死神目睹莉赛尔在弟弟的丧礼后“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册,为的是要纪念自己永远失去的家庭。战火时时威胁人命。莉赛尔每晚抱着掘墓工人手册入睡,恶梦不断。养父为了让她安眠,于是为她朗诵手册内容,并开始教她识字。尽管生活艰苦,吃不饱穿不暖,莉赛尔却发现了一项比食物更让她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从此莉赛尔进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以此来熬过现实的苦难,也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读书给躲在养父家地下室的犹太人听,在空袭时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邻居朗读故事,安慰了每颗惶惶不安的心。对照着战场上成千上万的人之间的残杀,莉赛尔藉由阅读所获得和散发的力量,让死神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为什么人类一边进行残酷的杀戮,一面又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呢?

读这本书,使我想起了中外历史中诸多迫害书籍的史实,比如“焚书坑儒”,比如“文革”中很多好书被冠以“大毒草”之名,还有西方教会禁绝神学以外的书。读这本书,我还想起了茨威格的名篇《象棋的故事》。小说中,主人公身陷囹圄,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棋谱,他依靠这本棋谱来对抗虚无的侵入。还有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中,废纸收购站的打包工人汉嘉,35年来在废纸堆中“偷”阅好书以成就其高贵的人格。关于书对人性的滋养,《象棋的故事》、《过于喧嚣的孤独》、《偷书贼》这三部名著的描述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过一本书,记住了一个人:莉赛尔。其实,我也是个精神上的“偷书贼”。我本是一个20来年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幽闭于乡下,这漫长的岁月,我就是靠着读书熬过来的,书籍予人的精神以滋养,我正亲身感受着……

《偷书贼》,[澳]马克斯・苏萨克著,孙张静译,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8月第一版,2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