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艾柯:
在电脑前呆上12个小时,我的眼睛就会像两个网球,我觉得非得找一把扶手椅,舒舒服服地坐下来,看看报纸,或者读一首好诗。所以,我认为电脑正在传播一种新的读写形式,但它无法满足它们激发起来的所有知识需求……书籍较之于电脑,还有另一个优势
到目前为止,书还是最经济,最灵活,最方便的信息传输方式,而且花费非常低。电脑通讯跑在你前面,书却会与你一同上路,而且步伐一致。如果你落难荒岛,没法给电脑接上电源,那么书仍然是最有价值的工具。就算你的电脑有太阳能电池,可你想躺在吊床上用它,也没那么容易。书仍然是落难时候,或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伴侣。书是那种一旦发明,便无需再作改进的工具,因为它已臻完善,就像锤子,刀子,勺子或剪子一样。
艾柯《书的未来》
约翰・厄普代克:
印刷出来的,装订过的,并且要花钱买的书更为严格,更需技能,对其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如此――目前仍然是这样。它是两个心灵得以在沉默中碰撞之处,虽然是一个跟随着另一个的步伐,却受邀去想像,去争论,在同一个平台上沉思,超越了只有社交谈话的亲身相遇,也不必慈悲为怀,在满嘴空谈之后互相原谅。书的作者和读者都是铁石心肠、心高气傲的隐修之士,拒绝现身,在后古腾堡时代村庄的电子艳阳下嬉戏。
厄普代克《数字化面前,作家身份末日将至》
罗伯特・麦克鲁姆:
文字,无论是写出来的,还是说出来的,都将继续保有我们文明的中心位置。理所当然,我们想看到的是,某种与当前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东西,能让印刷文字发扬光大,但是,这得等到麻省理工学院、微软、Google、亚马逊,以及别的公司里那些笨瓜企业家们,拿出个东西来,让它看上去像书,摸起来像书,用起来也像书,在此之前,那些每天跟书打交道,并且惊讶于印刷、纸张和装订之神奇结合的人,或许仍将继续阅读图书,享受图书,就像卡克斯顿和古腾堡一样。
麦克鲁姆《纸阅读是否有未来》以上为康慨译
汤姆・拉伯:
经过一段短暂的调适期之后,我们也都会咽下这口气。我看开了,咱们势必得改变目前生活方式的三大部分:逛书店与聊书,购买和贮藏,以及阅读。这三大部分对于大家目前的生活方式都非常重要――说真格的,要是少了这些,我们简直成了行尸走肉……
或许电子书最后能够后来居上;或许永远望尘莫及。乐观地看,无论电子书未来能否称霸出版业,也不管全体世人是否终于接受事实:现有书籍已臻完善,实无改进必要,抑或某种混合虚拟书籍和实体书籍的跨平台品种最后占了上风――最有可能的结局――咱们这些喜爱阅读字斟句酌的文章,对于积累这玩意儿乐此不疲,喜欢一天到晚在书架上磨蹭的人,说句老实话,实在没什么好改变的。
放眼未来,我们依然会继续看书;我们依然会继续买书(就算买得太凶);我们依然会继续爱书(即使爱得过火)。
拉伯《嗜书瘾君子》,陈建铭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