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琰传》剧照,中坐者为裴毓荪饰演潘琰,余三人为胡小吉、汪招弟和伍骅。
潘琰,是1945年在昆明的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中,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四烈士之一。虽然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当时壮烈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以游行
在这场火热的斗争中,剧艺社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突击上演了三幕话剧《潘琰传》,引起了群众强烈的反响,成为推进民主运动发展的一股巨大力量。这部话剧的剧本,是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由剧艺社元老之一郭良夫满怀激情在三天三夜赶写出来的,写的是烈士潘琰不平常的一生。她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受封建礼教思想束缚。自从接受了新思想,她向往新生活,背叛了封建家庭。卢沟桥事变后,她激于民族义愤,离家从军,投身抗战。但是,她却因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后来,她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继续深造。抗战胜利以后,她积极参加爱国民主学生运动,不幸于1945年12月1日壮烈牺牲在国民党特务的枪下。
当时,我是联大社会系的学生,也是学生运动和剧艺社的一个积极分子,还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剧艺社的主持人王松声突然找到我说:“有一个紧急任务给你,让你扮演《潘琰传》里的主角潘琰!”我愣了,我只不过是个业余戏剧爱好者而已,怎么能演这个主角呢?王松声却说:“不敢演也得演,这是政治任务!何况,还有大家的帮助,你又长得有点像潘琰。”于是,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背台词的背台词,说戏的说戏,还有后勤一连串的准备工作,全社的人都动员起来了。胡小吉、汪招弟和伍骅与我配合演出,汪仁霖在一旁提词。大约三四天以后,就逐步进入角色了。请来当时正在昆明演出的新中国剧社的著名导演张客(解放后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执导,由程法及担任舞台监督,后台工作也由新中国剧社大力协助。经过反复紧张的排练,终于在1946年1月27日至30日在昆华女中大礼堂正式公演。没有想到,观众极为踊跃,反响十分强烈。为了满足观众要求,除了夜场之外,每天还要加演日场。后来,虽然我的身体已经感到吃不消了,但是仍然坚持演出。有时,一到后台就发晕,大家马上就冲白糖开水给我喝以缓解疲劳,再继续演出。有时,演出直至凌晨一点方能结束。公演期间,田汉、洪深这样的戏剧专家也亲临现场观剧,并予以指导。
《潘琰传》的演出虽然很成功,我却成了国民党特务的眼中钉了。组织上考虑,我必须立即离开昆明。在这关键的时刻,我们的统战工作发挥作用了。长期以来,我为云南领导人龙云手下的宪兵大队长孔祥和的女儿当家庭教师,与他们一家人一直相处很好。他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同情我,二话没说,第二天早晨五点钟就安排我坐国民党的运输机离开了昆明。于是,我就安全到了上海。今年,在纪念西南联大成立70周年的时候,我特别怀念和感激对我的革命人生起过决定作用的母校,我尤其永远不能忘记演出《潘琰传》的那一段极不平凡的经历。通过演潘琰,我受到了终身受益的深刻教育。从她的身上,我懂得了一个革命者应该在斗争中如何自强不息,怎样临危不惧。前年秋天,我和老伴在60年后重返昆明联大旧址时,还特意去云南师大的“四烈士陵园”为潘琰扫墓。我们深信,潘琰烈士看到她曾经为之奋斗的新中国正在地球上和平崛起,她在九泉之下一定会十分高兴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