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芹新著《傅满洲与陈查理》,探讨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问题,由美国妇孺皆知的两个华人形象入手,结合百余年来意识形态领域跌宕起伏的变化,在这两点一线中勾勒出美国大众文化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及其潜在含义。作者采用“聚焦”方法,抓住傅满洲和陈查理这一邪一正两个华人形象典型,对其来龙去脉和历史演变进
一谈到华人形象,西方人更容易想起“黄祸”、“中国威胁论”,而后殖民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也极易模糊人们的视线,很难形成对东方文化的合理判断。因此,要想整理出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其难度可想而知。《傅满洲与陈查理》一书独辟蹊径,选择美国大众喜闻乐见的两个华人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应该说这种选点直接切近主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傅满洲是一个负面定型化华人形象,最早出现在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笔下,随后借助好莱坞电影迅速传遍西方世界。傅满洲神秘、邪恶,具有毁灭性和颠覆性,是“黄祸”的化身。另一位华人形象陈查理是美国小说和电影中演绎的一名华人侦探,他与傅满洲形成鲜明对照,是惩恶扬善、东方智慧的体现者。作者通过缜密的观察和分析,揭示出美国大众文化通过这一正面形象,旨在构建“模范少数族裔”,让其成为善良且对西方没有任何威胁的华人典型。不管是傅满洲还是陈查理,都经过了祛魅处理。
该书除了对正反两个华人典型形象进行聚焦研究外,还揭开了大众文化的隐蔽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拿历史变迁这根“线”来解读华人形象变化的深层原因。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娱乐和意识形态两大功能。譬如好莱坞电影,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娱乐,但同时始终从事美国政治的宣传活动,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通过分析美国小说和电影中两个华人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细微差别,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祸”到20世纪50年代的“红祸”再到90年代的“中国威胁论”,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中国形象在西方的演变史。撇开美国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审视其意识形态功能,美国塑造和确立中国形象时的出发点便凸显了出来:“中国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他者,是一种异己力量,当它恐惧、憎恨中国时,就把华人作为‘黄祸’的化身来极力渲染;当它同情中国、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仁慈时,又把华人塑造成‘模范少数族裔’,以规范、驯化其他有色种族。中国形象是美国官方和大众的欲望实践对象,他们在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中表达自我、维护自我、投射自我。”
此外,阅读这本著作,我们还可以了解美国描述中国形象的电影史,傅满洲和陈查理系列电影在不同时期或显或隐的出现,是美国屏幕上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配有大量图片,在提供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全面了解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既有助于我们自醒,也有助于我们醒人。
《傅满洲与陈查理――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姜智芹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定价: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