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2007年8月,木溪村一声炮响,为我们送走了刚左新闻主义。
亨特・汤普森吞枪自毙整整六个月后,后人依他生前所愿,将其骨灰填入火炮,在日本丧鼓和藏传佛教的诵经声中,一声巨响,焰火夹带着他的尸灰,窜上夜空,化成乳白色的烟尘,不到一分钟便消隐不见,从而成就了史
两年后,一本关于他的新传《刚左:亨特・汤普森的一生》上市销售。此书的两位作者――更恰当地说是两位记者,却背离刚左新闻的迷幻要义,坚持客观重现,将对汤普森亲友的采访记录几乎原样重现,仅以传主的生平诸阶段分章,编成一部不多见的集体口述传记。
第一章讲述刚左狂人的童年,他的前妻珊蒂头一个出场:“亨特生来就与众不同――非常与众不同。许多年前,他妈妈弗吉妮娅和我谈过亨特小时候的好多事儿。他那会儿爱生气。他很可爱。他麻烦不断。而我总是说――很有趣,他生命结束也是那样――他生气地射出了子宫。他后来也以相同的方式离去。”
到书的后面,讲到他的死,汤普森的儿子胡安回忆说:“我从未有过任何怀疑,他会在某个时刻自杀。”
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汤普森从生到死的怪异,只有他本人,实实在在地活过了那样的一生。
莱妮:里芬施塔尔的生活与工作Leni: The Life and Work of Leni Riefenstahl斯蒂芬・巴赫(Steven Bach)著诺普夫,2007年3月 莱妮・里芬施塔尔被称作“希特勒的电影人”,才华盖世,又野心滔天,关于她,几十年已有无数传记和数不尽的研究。本书以新的采访,以及里芬施塔尔本人从未发表过的记录,回溯她风光无限的青壮年代,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个人野心和艺术才华与残暴的强权互相利用,是一桩多么危险的营生。 | 爱因斯坦:人生与宇宙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沃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著西蒙和舒斯特,2007年4月 本书既未将爱因斯坦描写成科学怪人,也非揭丑之作或单纯的学术传记,而是力图找出他之所以成为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的内在原因。对独立个性和自由精神的热爱,早早生发于爱因斯坦的年轻时代,亦贯穿他此后的专业生涯与政治行动之始终。作者坚决瞄准大众市场,努力刻画爱因斯坦作为人的一面:有魅力,有热情,有信念,敢说话。 | 女人弄权:希拉里・克林顿的人生A Woman in Charge: The Life of Hillary Rodham Clinton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著诺普夫,2007年6月 《华盛顿邮报》前名记、水门案报道两主将之一卡尔・伯恩斯坦对希拉里本人,其幕僚和亲友进行了200余次采访,描绘出了一幅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两极分化的希拉里肖像。她到底有多强悍?又有多脆弱?她工于心计还是真诚坦荡?她胸怀大志,还是仅仅是个女性权力狂?最后,她会成为总统吗? |
刚左:亨特・汤普森的一生Gonzo: The Life of Hunter S.Thompson詹・温纳(Jann S.Wenner),科里・西摩(Corey Seymour)著利特尔-布朗,2007年10月 2005年2月,刚左新闻主义之父汤普森吞枪自尽,半年后,他的尸灰被填入大炮,发射升空。汤普森是天生的逆子,也是时代的产物,终其一生都在挑战行规与旧俗。两位作者访问多位汤普森的亲友同行,以口述传记的形式,追述他疾风暴雨的一生。他的晚辈好友、好莱坞大明星约翰尼・德普为本书写了序言。 | 红色公主:革命人生Red Princess: A Revolutionary Life索芙卡・季诺维也夫(Sofka Zinovieff)著Granta,2007年2月 索芙卡的奶奶也叫索芙卡,是沙皇俄国的末代公主,1917年从克里米亚出逃。没想到的是,她逃离了革命,后来却相信了革命,她自己的人生也发生了革命。她成为英国共产党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索芙卡公主还参加了法国抵抗运动,曾被纳粹逮捕,关押于集中营。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又像20世纪无尽的革命、战争和理想的缩影。 | 伊丽莎白・马什落难史The Ordeal of Elizabeth Marsh琳达・科利(Linda Colley)著Pantheon,2007年9月 十八世纪,英国姑娘伊丽莎白・马什被北非海盗绑架,险些被纳入摩洛哥苏丹的后宫。她后来嫁给英国商人,尽享奢华,又遭受破产的屈辱,不得不随夫远赴印度,再度破产。她的一生其实平凡,却成为历史学家科利借以展示大变革时代社会风貌的绝佳证人:英帝国的崛起,全球贸易,美国革命。本书入选了《纽约时报书评》的2007年十大好书。 |
弗洛伊德之死:法西斯主义、精神分析,以及原教旨主义者的兴起The Death of Sigmund Freud: Fascism, Psychoanalysis and the Rise of Fundamentalism马克・埃德蒙森(Mark Edmundson)著布鲁姆伯瑞,2007年8月 1938年冬,纳粹入侵维也纳,尤恨城中的弗洛伊德,不仅因为他是犹太人,还因为其理论摧毁了“高贵的灵魂”。弗氏逃往伦敦,死前出版了最受争议的《摩西与一神教》,其中的解析,与原教旨主义者所信奉的绝对真理格格不入。 | 李小龙和我:学武历险记Bruce Lee and Me: A Martial Arts Adventure布赖恩・普雷斯顿(Brian Preston)著,Atlantic,2007年4月 胆小鬼布赖恩要去学功夫。他不想只学皮毛,还要往深里头钻研。于是,他追寻武术的历史,求教于少林寺和尚,又循着李小龙的幽灵,遍游西雅图、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武馆,最后到了赌城的“踢屁股”大赛现场。他至少得到了一次机会,可以证明自己也有李小龙那么勇敢。 | 二十八个艺术家和两个圣人Twenty-eight Artists and Two Saints琼・阿科塞拉(Joan Acocella)著Pantheon,2007年2月 琼・阿科塞拉女士是美国著名的文化随笔作家和《纽约客》的专职舞蹈评论家,书中收入她的31篇人物特写:包括作家、雕刻家、舞蹈家,如斯蒂芬・茨威格、西蒙娜・德・波伏娃、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多萝茜・帕克、苏珊・桑塔格、菲利普・罗斯、普里莫・列维,以及圣女贞德和抹大拉的玛利亚。她写得真好。 | 莫尔的门:狗儿也要自由思想Merle's Door: Lessons from a Free thinking Dog特德・凯拉索特(Ted Kerasote)著Harcourt,2007年7月 又一本狗传记。特德・凯拉索特某次野营,遇一拉布拉多流浪犬,人狗相吸,特德给他取名莫尔,带回家,但为保其灵性不被人类环境磨蚀,遂给他单设狗门,莫尔可以随时进出。作者本人也喜欢户外生活。他说,如果人能多多让狗自己做些决定,那么,狗会更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