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11时30分左右,深藏于海底800余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在万众瞩目下成功整体打捞出水。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为此努力了20年,其成功打捞开创了世界先例,也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一个重大创新,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技术跨进世界先进行列。
对于文物来说,800多年意味着怎样的价值?对于沉于海底的特
有专家为“南海一号”概括出6大看点,其中“第一艘完整古沉船”,体现的是“南海一号”的文物价值;“可能找到水浮指南针”、“800年海底不坏之谜”、“平头船能否远洋航行”、“船尾神秘黑洞”都具有极高的古代科技研究价值;“沉船何处来、何处去”,可进一步揭示8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史料……当然,对于阳江当地来说,“南海一号”为阳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这种知名度的潜在效应不可低估。从直接价值来看,“南海一号”进入水晶宫博物馆之后,作为人文景观的经济开发,前景更是诱人。
“南海一号”价值的多元性,决定着其未来价值开发的复杂性。这种复杂,归根到底,还是“学术文化价值”与“经济利益价值”到底谁先谁后的问题,是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如何统一的问题。前者,取决于“南海一号”的文物级别如何确定;后者,取决于政府把文化资源进行商务开发的理念与境界。
文物为现代人服务是必要的,但问题是如何服务。类似“南海一号”这样的惊世文物,如果在开发利用上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解决之道,必将愧对祖先的这笔文化遗产,愧对全国公众殷殷期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