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将学术道德还原为日常规范

2008-01-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胡淼森 我有话说

  编者按:近年来,“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腐败”等问题都是学术界和公众持续关注的话题,关于大学老师的师德、大学里的师生关系的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出版社相继推出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系列”(包括9种:《学术道德学生读本》、《做好社会研究的10个关键》、《阅读、写作和推理:学生指导手册》、《如何为学术刊物撰稿:写作技能与规范》、《如何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如何查找文献》、《如何撰写科研计划书》、《学术研究的潜规则》)和“大学教师通识教育读本”(已出3种:《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两套丛书,受到了教育界读者的关注。

在西方很多大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始终贯穿在学术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师德养成和专业培训也有一套成熟的模式。例如,剑桥、耶鲁等名校都开设了学术规范、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课程。而国内在这些方面还比较欠缺。我们相信,这两套书的出版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翻开《学术道德学生读本》之前,本有一种充满神圣感的期待。毕竟在今天的中国学术界,“学术道德”、“学术良知”、“学术腐败”已经成为人人谈而色变的词汇,坊间早已充斥种种关于学术沦丧的“忧思”、“备忘”、“反思”之类名目的热门书籍,谈起“学术道德”,人们往往颇有剑拔弩张、除恶务尽的味道。

但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却会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此种味道,它继承和发扬了英美学院教材的一大传统――平易近人。作者保罗・奥利弗(Paul Oliver)似乎并不想挑起过多纷争,他甚至有意避免奢谈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只是就事论事、有板有眼地向我们介绍学术调查、研究、写作、出版等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技术性问题。作者无心通过本书的写作将“作者”自身塑造为一名形象高大的学术道德专家和捍卫者,恰恰相反,他尝试着将一些复杂的道德问题还原为日常行为问题和技术操作问题。

《学术道德学生读本》大致分为两编。第一编是“道德与研究过程”,讨论了社会科学调查中研究者与“回答人”的关系。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以往的研究者、作者甚至艺术家似乎总具备某种神圣的“气息”(Aura),作为对象的“回答人”只能成为材料、数据和灵感的提供者。历史只记录作者的名字,与作者强烈昭显出来的主体性相比,这些“回答人”只能是被表述和言说,却毫无权利的“对象”。但,人永远不是对象或材料,研究过程的道德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奥利弗将这一问题摆上了台面。

随着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尤其是福柯通过话语分析宣布了“作者之死”后,弥漫在知识、研究和写作行为四周的神圣气息消散殆尽,任何研究不得不面对与“回答人”的关系,后者进而上升为道德问题。研究人员必须“采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保证参与者心态的平和,并公平地对待这些我们请来帮助进行研究的人”,与此同时,研究行为本身恰恰是需要自我反思的:研究有无必要?是否征得了公众同意?公众有无权利知晓研究的内部?公布研究成果之前是否应告知材料和数据的提供者?这些被掩藏在角落里的细节不断被奥利弗挪置在阳光之下。因此奥利弗的这句不经意的话才具有隽永的意味:“研究人员不仅要对完成一个研究过程负责,而且要对那些善意地提供研究资料的人们的幸福负责。”

作者不厌其烦地论述这一问题,甚至延续到了第二编“道德主题”。在一部分里,中国学术界最为关心的学术腐败、抄袭和剽窃问题终于出现。然而或许是由于国情的关系,作者并没有将其置于一个突出的地位,而是依然将其还原为技术和规范问题。如果说第一编提出了研究者和“回答人”之间的伦理责任,那么第二编则要处理研究者与导师、其他同事、资助机构、出版机构、特殊社会群体之间的道德关系。例如,某位研究生的文章经导师指点后发表,惊喜之际忽然发现前面署着导师的名字,随即产生了自己的权利是否被侵害的疑问。这一在我们看来乃大是大非的善恶问题,在中国可能会引起轩然大波,而作者却只是细致入微地分析了研究过程中的合作与独立分工问题,最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语不惊人的背后,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学术道德”这一热点问题是有独特立场的,那就是将学术道德还原为日常行为规范,重要的不是某些勿需浪费笔墨加以论证的神圣原则,而是如何将这些原则贯彻到研究过程的每一细节,成为存在于研究者身上的某种基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术”处理的是“知”的问题,“道德”则要面对“做”的问题,知易行难也好,知难行易也罢,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关系,而《学术道德学生读本》一书最终的落脚点,恰恰是知识论与伦理学的融合。

《学术道德学生读本》,[英]保罗・奥利弗著,金顶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17.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