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个农家子弟的读书往事

2008-01-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赵汉成 我有话说

我很羡慕出身书香门第的人,有那么大一屋子祖上传下来的书可供炫耀,或者阅读。我是一个贫困的少数民族山寨走出来的孩子,父母亲是不认得字的,父亲传给我的唯一一套书是《毛泽东选集》。据他自己讲,这套书是他和母亲结婚时别人送的。

我自己买的第一套书是鲁迅的。其实也不是套,只有薄薄的3册。书现在还

在,是《朝花夕拾》、《野草》和《二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3本定价合计0.89元。买书的钱是表姐她妈――我姨妈给的。

那年春节,嫁到城里的姨妈带着我那漂亮的表姐回家过年,大年初一,姨妈问我上学了没有,我说已经上了一学期了。姨妈就给我1块钱,说是给我买书的,并且叫表姐陪我去买书。

我和表姐气喘吁吁地跑到供销社,在售书架前,拔着柜台往里瞅。售货员问,小娃儿,要买什么?

我怯怯地看表姐。表姐说,他要买书。

要什么书啊?售货员问。

要什么书啊?表姐问我。

要什么书都行。我递进汗津津的1块钱。

售货员一边一本一本地看封底的定价,一边在算盘上噼噼啪啪地拨,完了递出3本。说还有一角一分钱,还要什么?

水果糖!我和表姐异口同声。

当我和表姐把3本书举给妈妈们看时,姨妈一脸的不解。你们怎么买这书,看得懂吗你?我是让你买写字的书啊……

妈妈一听我花了8角9分买了些无用的书,一把抓过我举手就打。大家应该知道,70年代8角9分钱在一个贫困地区是什么概念。

这书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作品。当中学老师的姨父及时制止,母亲的第二掌没有落下来。不过现在你们确实还读不懂,好好收藏起来,等你们上了中学、大学再读。这孩子不定能成为作家呢……并给我们讲鲁迅的故事、背诵了毛泽东的《论鲁迅》段落。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听到“作家”这个词,并从那时候作起了作家梦。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对于我这个汉语都不会说的哈尼族孩子来说,这梦是何等遥远。

那年我7岁。

我正式开始攒书是上初中以后的事,并且大部分是我自己挣钱买的。

石灰厂需要大量收购木柴来烧石灰,价格是1分钱一斤。每个星期六我都到山上砍柴来卖给石灰厂,有时每天两趟三趟,我可以挣一块多钱。我不吃供销社卖的零食,我可以在山上摘到野果子吃,这些钱几乎都被我买书了。现在我书架上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杨家将演义》、《燕山夜话》和《俊友》、《黑奴吁天录》等等,就是那时攒下的。那些年,书价真的不算贵。

我总觉得:书,是另一种粮食,而且营养丰富。

其实当时虽然读了那么多书,毕竟是年龄太小,阅历尚浅,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所追求的也只是情节,许多的书我是根本就没有读懂。比如唐诗中的那句“忆君碧罗裙、处处怜芳草”,直到当兵后,在异乡的土地上帮农民割麦子,看着一望无际熟透了的金黄色麦子,一下子想起女友爱穿麦黄色的上衣,竟不忍下镰刀,却泪如泉涌,方真切感受到古人是何等高明,把我的此刻的相思也写尽了。

上了高中,我无处挣钱了。买书的钱只好从生活费中挤,一个月买一本。读书量却多了几倍,学校图书室是最温暖的角落,至今让我向往不已。有一本中华书局1957年版、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白首详析》令我爱不释手,借了又借,后来是死缠硬磨,要管图书的老师把书卖给我,最后那位好心的老师干脆把书偷偷送我了。

如此大批量读书的结果是我没有考上大学,但我至今没有后悔。当兵后第二年,我开始了写作。

我当兵在河南省获嘉县城郊一个教导队,任文书兼军械员。我们队有一个射击班,我的职责之一是每星期写一个申请到团作训股批子弹,再到弹药仓库领取子弹。那天我领了一厢子弹后,在路边的报刊亭买了一本当月的《读者文摘》。新闻联播后,我迫不急待拿出那本《读者文摘》,封二是一组过去好莱坞女明星的照片,每人两帧。一帧是刚刚出道时青春年少靓照,一帧是晚年红颜褪去后的写真。这些照片给我的冲击特别强烈。当时我并没有见过昙花,只是知道有个成语叫“昙花一现”,知道昙花是在夜间开,并且只开短短的一瞬。我随手在稿纸上写下这么几行:

在我最美丽的时候/你在哪里/命运注定你错过/你又何必/对我枯萎的容颜/表白你的爱情

我读完《读者文摘》后,看到桌上的几行文字,这就是诗歌啊。我静下心来,整理了一下思绪,接着写。

第二天,爱好文学的副队长看到我的诗歌,大为赞赏,鼓励我投稿,投哪儿呢?我翻《读者文摘》最后一页,上面有个征订启事,有《绿风》诗刊的地址,工工整整地抄了一份寄出,诗歌很快发表了。这就是我的处女作。

现在我也没能成为作家,也不是藏书家。但我是一个快乐的读者。令我欣慰的是,我4岁的儿子这么小就很爱“读书”,也有了自己的藏书。我给他买了《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给订了《小聪仔》、《幼儿画报》,每期他都要细细看,要我给他讲解,直到他记住。

这,就叫诗书传家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