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院士抄袭”之争不要“钻牛角”

2008-01-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湖北省襄樊市 高君波 我有话说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福建农科院研究员、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榜上有名。同一天,福州,福建农科院两名退休研究员给著名打假网站新语丝发去邮件,内称谢华安有论文是抄袭他作而成。

中科院院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在一般人看来神圣无比。如今,“神圣”的院士竟然涉嫌抄

袭,人们的心情可想而知。但笔者浏览网友的留言却意外地发现,以往常常是义愤填膺的愤青们,在面对“院士抄袭”之争时大都“跑题”。

不能不承认,谢华安的学历低,只有中专文凭。但作为一个杂交稻专家,他选育成功的“明恢63优良恢复系”,已成为20世纪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之一,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为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并在国际保持领先地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1995年到2005年,谢华安先后5次向工程院院士冲刺,均告失败。“主要因为理论水平低,理论成果少。”

虽然在实践中有突出贡献,可工程院士评选坚持标准,不为一个人而随意降低,谢华安未能入选也情有可原。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谢华安在此期间“抄袭”的论文发表后,申报中科院院士竟然一次成功。当然,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不是一码事,但我们也有理由怀疑,院士评选究竟是注重申报者的实际能力,还是看重他发表论文的“纸上功夫”?有突出贡献者反复申报而不能如愿,为了能踏入“门槛”而不得不抄袭,如此规定岂不是有“逼良为娼”之嫌?

应该说,谢华安身居一省农科院院长之职,也有巨大的社会贡献,算得上是功成名就。况且,中科院院士虽是科技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也不过是个“称号”而已,拿“杂交水稻之母”、“杂交水稻救星”这些社会声誉和院士称号相比,可以说毫不逊色。但他为何还要冒着违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风险,不惜抄袭论文造假呢?原因就在于:“当了院士,不用退休,社会地位又高,等于有了聚宝盆。”院士称号有着巨大的“含金量”,难怪一些人使尽浑身解数也要挤进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