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基(1917-1994)生于吉林珲春。少年时读过一年初中,曾在北京大学旁听、自学。后来去哈尔滨精华学院学习俄语。不久辍学。当过中学教员、编辑。1936年,他流亡上海,参加青年救
亡运动,从此开始文学创作。1938年,1940年辗转去内地,1944年在重庆被捕,经党的营救得以出狱。1947年他去东北作策反工作途中再次被捕,关押到1949年初。解放后,他曾担任全国文联委员、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其处女作、报告文学《大上海一日》发表于1937年茅盾主编的《呐喊》上。1938年出版长篇小说《边陲线上》。40年代,他创作有中篇小说《吴非有》、长篇小说《姜步畏家史》的第一、二部《混沌》、《氤氲》(又名《幼年》、《少年》),还有悼念女作家萧红的《萧红小传》,短篇小说《山区收购站》及《金文新考》等。
北方的秋天霜很大,九月间树叶在路上飞滚。黄黄的,失去生命的波罗烘子叶,飞滚着发出踉跄的声音;等你拾起来,就会破碎,是那么又脆又焦的东西。榛树丛、狼尾草、猫爪子什么的,也全都衰萎了。只见满山一片秃树白草,又加一阵阵肃杀的秋风,时时冲面卷来,坐在局促的牛车上越觉瑟缩……
――骆宾基《庄户人家的孩子――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