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是一面镜子

2008-01-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汪中求 我有话说

《1750-1950的中国》不是一本历史普及读本,我们虽然都是学文史出身,但并不从事历史研究。我们很想在《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的时代强音的间隙,谈谈“大国的衰落”、“帝国的倾斜”。

有人会认为,落后了是因为被人打了并且打输了,但战争失败后复国并且不到50年又重新立于排头兵地位的国家有的是,而

我们从1840年以后就一蹶不振,以至于100多年不能抬头。并且从大量的鸦片战争的研究资料中不难得出结论――战争失败不是中国落后的原因,而是帝国衰落的结果。正应了一句平常语“落后就要挨打”。

那么,对于中国这个历史厚重而数代盛极的文明古国,1750-1949年经济步步衰退,原因究竟是什么?虽然不能回避人口问题,但经济总量占全球之比大踏步下滑又是何道理?以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权威数据分析:中国1820年的GDP总量2290亿(以1990年国际元为单位,下同),1900年为2180亿、1950年为2400亿,总量基本持平;但同期世界GDP总量分别为6960亿、19730亿、53260亿,因此中国在这三个时期的比重分别为33%、11%、5%,人均GDP则从600元到545元,再到439元(见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列强在发展,我们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更可怜的是我们对此毫无感觉,至少视而不见。因此,许多历史家把近代中国的落后归结为“与世隔绝”四个字。

与世隔绝的背后更为可怕的是精神的桎梏,更早以前的思想封锁为以后的社会进步埋下可怕的贻害百年的种子。在英国棉纺织完成从“珍妮”纺纱机到“缪尔”纺纱机,再发展到瓦特蒸汽机的“三级跳”以使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之时,我们虽然也处在康乾盛世,但社会却日益沉闷,“文字狱”一桩接一桩,举国齐喑。当乾隆这位“十全老人”极为铺张地六度南巡之期,英国国会早已通过了《权力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重大问题由国会决定;法国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度限制王权,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卢俊的一系列著作则极力主张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法国的制宪会议通过的《人权宣言》更是明确地宣布了自由、平等的原则;美国的独立战争于1755年打响,次年通过了杰弗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核心是人人平等,人人都有生存、自由和谋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人们的这些权利才需要建立政府。

“封建”这个我们小学就学过的词语,数百年来,你我又都读懂了么?

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大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的盛衰”一章中作出如下判断:“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美国汉学家史景迁也有类似的判断:“乾隆受到太多的赞誉,却极少省思,在一派繁荣的乾隆中期,已日益显现了衰退甚至崩溃的征兆。”所有的“衰机”、“征兆”,我们理解为思想的禁锢、文化的封锁。

该书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反思,并且与同时期的西方世界进行了相应的比较,相信读者一定会生出许多感慨,也许有些同仁会对我们得出的结论微微颔首。然而,更紧要的是,你我都得知耻而奋起,中兴的机遇并非每一个时代都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满腔热情地开始建设新中国。虽然中间我们走了很大一截弯路,但是,只要我们深刻地反思、总结,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重现大国的崛起。请记住,“历史是一面镜子”!

  《1750-1950的中国》,汪中求、王筱宇著,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29.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