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安宁》是一部充满了内省精神的散文诗集。它是周实近年来内省和思考结出的果实,涉及世界和人生具有普遍性的很多命题。这些思考不具有体系性,但具有思辨性,这样的思辨性不是从理论出发的,是周实从自我出发、从怀疑本能出发所作的一系列叩问。
对自我的叩问,《我》:“我到底是怎样的呢?怎样的我
身体思考与本我体验,《体内》:“与人交谈,听人说话,那些好的生动的语言总能融入我的体内。体内?是的。不是脑里,也非心里,而是体内……谁能找到体内呢?你能找到脑,你能找到心,可你找不到体内……就算你将大脑剖开,就算你将心脏切开,就算你将身体划开,你也只能看见脏器,你仍无法看见体内。只有激情燃烧之时,只有心灵颤抖之时,你才会看见体内的。看见体内迅速成形。每次成形都不一样,都随对象变化模样。”读周实作品,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对自己的身体――这个“本我”的基础有种异乎寻常的关切。有时候是细致入微的琢磨和体会,有时候又有一种不能自主的不洁感。《体内》:“没有体内的人,感觉是麻木的。体内弱的人,感觉是单调的。只有体内强大的人,感觉才是丰富的。你能看见体内吗?你能看见精气神是如何的旋转成星云的吗?那团星云看似模糊,实际却是又亮又明。”这样积极的对身体的体验态度是健康的吗?按照弗洛伊德的分析,身体思考应该属于“本我”的范围。西方文学艺术有着关心“本我”、身体思考的优秀传统,而中国人的精神史上缺少这样纯粹的身体思考的传统,并因此缺少自我意识、缺少自爱。中国上古时期虽然也有过这样的一些论述,但却将之视为“礼”的组成部分。中国人在“超我”的层次上一向不缺乏思考,但常常忘记从“本我”出发,因此中国人的“超我”思考常常是冰冷的,有种不近人情的不舒服。很难想象一个不善于作身体思考、不善于作“本我”与“自我”之间的交流的人,能诚实地思考“超我”。
周实作品中的身体思考,在现当代文学中,是一个特殊现象。周实这些话语时而温暖时而冷酷,时而宽容时而尖锐,时而激情时而厌倦,时而轻灵时而凝重,但始终处于一种自觉的内省精神关照之下,或者,至少是努力挣扎着向内省的彼岸靠近。
《无法安宁》,周实著,花城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