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文化史》的出版,堪称对西城文化发展脉络进行的比较细致的梳理,这种梳理激活了城市的记忆。很多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但是他只能感受城市的空间,而不能感受城市的时间,而城市的记忆就是城市的
该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的价值。有的时候认识城市价值是非常的表浅,认为有高楼大厦、有投资者这个城市就升值了。实际上,城市的价值要从更深、更广的层面认识。城市价值一方面要靠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靠大量海内外投资者形成,二是要靠城市的古都风貌和文物体系表达,三是靠城市的记忆。如果一位有学问的老者跟一个小孩到什刹海去游玩,小孩肯定觉得没有意思,为什么呢?他没有关于什刹海的记忆,他不能由此展开想象,他对这个城市的审美就停止在这个地方好不好玩。而对什刹海有记忆的人,那里的风貌、人物、故事能够引发很多关于城市的记忆,美感由此而生。
这本书的编撰出版也是为了传承城市的文明。西城区已经是全国文明城区,文明是一种逐步积累、渐进传承的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创一个文明出来,生硬、粗糙、急功近利的创造是不可能的,构成城市文明核心的人文精神是创不出来的,一定是积淀、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培育的过程。这本文化史是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西城的文明是怎么传承下来的,城市的文化空间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符号怎么生成、怎么来一代一代创新、继承的。首善之区的人文精神是怎么逐步积淀、逐步发扬光大的。编这本书有很深的意义。软实力是美国一位教授1990年提出来的,他曾经担任过国防部的部长助理,他提软实力是基于一种文化霸权的概念。文化霸权的蔓延实际上就是欧美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蔓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切断边缘国家的文化记忆,让患失忆症的人没有历史,没有祖国,没有民族认同,就是这样一个概念。美国人最爱国,他们祖国感最强烈,但是他号召第三世界的人不要祖国感那么强,爱国主义和沙文主义都要摒弃。这是一种误导,我们现在讲文化软实力,更多的要从激活记忆、传承文明、增强认同基础角度去做。尽管这本书的出版并非能够增强全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但是至少可以增强西城人的认同感。西城区作为首善之区,无论从发展目标、工作标准、精神境界都必须要有明理、诚信、大气的风范,这本文化史无疑给西城区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基础。
《北京西城文化史》,傅华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3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