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新认识内向性格

2008-03-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杨秀君 我有话说

荣格(C.G.Jung)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概念已为大家所熟知,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衡量自己或别人性格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由于社会文化对外向性格的偏爱,以及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Freud在写作自恋方面的文章时,开始将内向用做消极的概念,其广泛的影响使人们对内向形成了错误的观念,所

以性格内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一个较为贬义的词汇,许多人羞于承认或惮于面对自己内向的性格。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不能接纳自我“内向的性格”而衍生出诸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莱利的《内向者优势》一书,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性格内向这一问题,为人们开启了一扇重新审视“内向性格”的大门。该书直陈内向性格固有的生理基础,指出认可自己内向性格的重要性,并展示了性格内向的种种优势和隐藏的潜力,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或他人的性格。

《内向者优势》一书中,最为创新的观点是“性格内向没有什么问题”,“性格内向是值得庆贺的事情”。这样的观点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也觉得很好奇:“在如今的文化之中,性格内向有什么值得庆贺的?”而作者从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主要差别着手,用大量事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性格内向的种种优势和隐藏的潜力,如“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观察力,摆脱限制、思考问题的能力,作出不寻常决定的意志力,使外界放缓脚步的潜力”,和“忠诚,富有创造性,富有新颖的想法和渊博的学识”等;通过大量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电影、电视中的人物例证指出,性格内向的人不一定就是害羞、精神分裂或高度神经过敏的人,并提出了罪恶感和羞耻感的解决办法;从基因、神经传导通路、神经递质、右脑或左脑占优势等角度指出,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都有其生理基础。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认可内向性格的优势,逐渐接纳自己或他人内向的性格。

另外,书中许多富于创新性的观点对人们认识和接纳内向的性格也大有裨益之处。如第五章“为人父母”中,作者指出在家庭中需要考虑并判断家庭成员的个性,理解性格内向的孩子,教他们“安排个人的时间”、“创造私人的空间”、“有思考的时间”等恢复精力的方法,这些观点对每一位父母,特别是对自己的孩子性格较为内向的父母,必将带来很大的启示,也必将在其生活中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改善。

在当今团体辅导逐渐为人们重视和应用的时候,该书中不少适用于团体辅导的活动显示了其极强应用性。如第六章“社交活动”中,“打破坚冰”就是一个非常有助于鼓励人们相互交流的活动,在活动中,将著名人物(或动物)的姓名别在客人的背上,然后让客人们彼此问“是”或“否”的问题,以试着判断自己的背上别的是谁的姓名。“这一‘猜测著名人物或动物的名字’的活动对所有年龄的害羞和安静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破冰船’,它可以使气氛变得非常融洽。”在我们的心理训练或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中,自然是可以借鉴或采纳这样的活动。再如第八章“三个P:个人的节奏(Personal Pacing)、个人优先考虑的事情(Personal Priorities)和个人的边界(Personal Parameters)”中,确定“个人优先考虑的事情”的活动和第九章“发展您的天性”中“陈述自己的目标”等内容都是很好的团体辅导的素材,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书中类似的诸多内容均可以为我们的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提供很好的借鉴。

另外,书中列有非常多的策略、提示或方法,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第二章“为什么性格内向的人容易被误解?”中,罪恶感和羞耻感的解决办法;第四章“婚姻关系:和着音乐,翩翩起舞”中,增进夫妻关系的5条提示;第七章“工作:朝九晚五的危险”中,性格内向的人如何散发一点自己的光芒,如何提高自己的言语技能,如何应对常见的几种压力,以及如何配合领导的工作等方法,非常实用。再如第六章中,“逐渐放松自我的束缚”为性格内向的人指出了逐渐参与社交活动的一些宽松的方法,允许自己开始只是“到聚会附近,看一看而不进去”逐渐过渡到“去参加聚会并只和十岁以下的小客人说话”,这样新颖而宽松的要求可以助人逐渐适应自己曾经感觉很恐怖的社交场合并提高交往的技能;而随后“精力的保存”,则为人们提供了积蓄精力的一些新的方法和提示;“到达的策略”指出了到达社交场合应注意的事情及一些应对的方法。笔者认为,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可能更在于其为人们提醒了自己平时不曾注意的事情。

《内向者优势――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获得成功》,[美]莱利著,杨秀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29.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