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西方文学传入东土,一些得风气之先的有识之士开始译介西方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很多名家名著,给中国人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文学天地,其研究意义自是十分重大。
著名近代翻译文学研究学者郭延礼的《文学经典的翻译与解读:西方先哲的文化之旅》一书,探讨了中国翻译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此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体现,其中有些新观点发前人之未发。如有关近代人物陈鸿璧。多年来学界对其研究甚少,其身份、成就不够明朗,甚至其性别都存在分歧,如有日本学者认为她是男性。作者通过精审的考辨,确认了其籍贯、身份、年龄、生平、主要译著等,指出她是20世纪以来一位很有成就的女性翻译家。由此出发,作者提出20世纪第一个20年中国文坛上活跃着一个女性翻译群体,包括薛绍徽、张昭汉、黄翠凝等,并总结了地理分布、翻译方式、译文特色等方面的特点,认为她们在女性文学史上有破天荒的意义,对近代文学颇多贡献。
此书一大特点是对司空见惯现象的全新解读与阐释。比如普希金,作为俄国文学史上最有声誉的诗人,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小说而不是诗歌,原因何在等。
当前学术界对近代翻译文学整体研究不足,作者提出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应加强翻译文学溯源史的研究》一文即是针对此种现状而写的。以一部1997年出版、影响颇大的《中国翻译词典》为例,作者指出了8个词条的纰漏和不足,条分缕析,论证充分,目的在于提醒学术界下苦功夫加强研究。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此外,《苏曼殊未英译过中国古典诗歌》、《谭嗣同〈仁学〉中“百年一觉”解》,则从细微处入手,文短而凝炼,纠偏辨正,有理有据。
《文学经典的翻译与解读:西方先哲的文化之旅》,郭延礼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13.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