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30年的中国流行阅读史,我们惊讶地发现,30年的文化轨迹是通过流行阅读辐射出来的,与时代文化心理的变化紧密相关。如果一定要给30年的流行阅读史戴一个“帽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将其概括为一部“个人完成成长史”。
精神阅读完成思想解放
20世纪80年代,
在大众阅读领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痴迷”阅读现象:男性读武侠,女性读言情。武侠的代表是金庸与古龙,言情的代表是琼瑶、亦舒。同时,80年代的纯文学与流行文学其实分得不是很清楚,很多严肃文学如同流行文学一样流行,如柯云路的《新星》,“改革文学、伤痕文学,王蒙、刘心武的作品,都很流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陶东风告诉读书报。
三毛也成为了80年代最热的文化明星之一。到了80年代后期,汪国真成了炙手可热的文化明星。有意思的是,在80年代那样一种启蒙的氛围和语境当中,思想文化著作、尤其是哲学理论书成为一时之时髦。美学热,李泽厚的著作,萨特、尼采,包括80年代后期流行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成为当时的流行读物。张颐武认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混在一起,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让人从过去计划经济中比较压抑人的个性、让个人得不到发挥的氛围中挣脱出来,通过通俗文化达到感性的解放,通过理论和哲学达成理性的革命。于是,看起来是天壤之别的两种阅读,构成了那个时代重要的精神生活。
市场经济催生“物质阅读”
上世纪90年代,中外名著、言情、武侠类小说依然盛行,外国文学阅读已向时尚化转变,财经、应用类图书开始受到出版界注意,科幻渐成新宠。
从80年代后期开始热起来的王朔小说,到90年代达到最热;8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的先锋文学,到90年代居然成为了一种时尚符号;同样尴尬的还有张爱玲热、林语堂热、梁实秋热、王小波热、《围城》热,以及周作人散文的兴起,在不断的文化生产中一层层的被剥去了本来丰富的内涵,塑造成了精致而易于消费的“精品”。
90年代,市民化书写、市民审美趣味占据了文坛的广阔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刊和出版业走向。譬如,“新写实”的代表人物池莉的作品,由平民“仿真”走向了都市传奇,跟大众文化趣味一拍即合;名人传记广为出现,赵忠祥、庄则栋、倪萍、杨澜、姜昆、宋世雄、吴士宏等成为时代之偶像,《废都》的广为流传似也象征着人文精神的崩塌。
与之同时,要给8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变化和转型提供解释和思考的流行读物大量出现,《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中国可以说不》等通俗读物成为一时之流行;而一个被称为小资或者白领的阶层开始崛起,《格调》一类的流行读物给这个群体提供他们所希望的生活方式,村上春树的作品给他们提供似是而非的文化想像;反腐文学的流行表明了市场经济下人们对秩序的渴望,物质生活才有合法性。
上个世纪末,《老照片》的出版开启了一个读图时代,二月河帝王书系开创了电视、图书互动的出版新格局,《绝对隐私》窥探欲之类的阅读也开始盛行,而实用管理类的书也越来越风行,《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成为一时之流传;大到国家小到组织乃至个人的生涯设计,一波又一波,诸如《学习的革命》、《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哈佛女孩刘亦婷》都表明我们在以不同的方式寻求个人的发展方式。
“90年代是一个从精神解放向物质解放过渡的时期,人们忙于给精神解放奠定物质基础,但反而把精神淹没了。人的生活落到地面,变得平庸、平常,没有高蹈宏大的目标,而物质性变得更坚实。”张颐武用了一个比喻,80年代是头着地站起来,而90年代是倒过来用脚――物质来站立了。
新世纪应对生活,想像中国
新世纪的阅读看起来纷乱繁杂,青春、言情、财经、励志、名人、小资、卡通、网络、魔幻、玄幻、盗墓、穿越、漫画热蹿升,其实还是有迹可循。
首先,这是一个商业图书爆炸性膨胀的年代,商业成为主导文化,企业家取代80年代的哲学家、90年代的文化明星,成为时代的偶像。企业家的传记成为中国梦之一种,广为流行;而中国越来越加入世界大家庭,“告别民族悲情,需要一个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解释,这种解释是理性的探讨,如《世界是平的》,而非90年代的宣泄性的《中国可以说不》;其次,解释中国,通过商业经济来解释中国,而新世纪的中国作为世界新舞台,也激起了国人对大国的想像,《大国崛起》的流行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张颐武告诉读书报。
再而,市场经济靠个人应对生活,而当下日常生活的复杂性远远甚于80年代,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的阅读成为一时之流行。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蓝海战略》、《圈子圈套》等职场书广为流传,成为流行阅读主要目的之一;而在压力陡增的现实生活,通过阅读来慰藉心灵,释放压力,也成为流行阅读的风向。如?米的“都市温情绘本”系列,抚慰都市人孤独易感的心灵,于丹的论语系列,正是指导人们在市场的压力下寻找心灵的快乐生活,张颐武将其称之为心灵的“及物”;传统文化热的复归,陶东风认为是一种寻找精神家园与满足消费欲望间“很奇怪的合谋”;而魔幻、玄幻、盗墓、穿越、漫画热等大众阅读,正是为现代人舒缓、释放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提供出口。
同时,新世纪成了80后年轻人文化主导的社会。“韩寒、郭敬明等一批青春写手的崛起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的重大文化现象。”陶东风表示。一种全新的青春心理体验、或者全然架空的想像写作,取代了原来的社会现实描写。
综观30年来的流行阅读,专家都认为没有优劣之分。“看起来80年代的阅读更高雅一些,但是,现在的阅读是,很多偏僻的书也有很多读者。如果说,80年代的阅读更纯,更天真,则现在的阅读更世故、更成熟。”张颐武告诉读书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阅读,价值标准没有通约性。随着日常生活的主题越来越突出,个体应对生活的能力也必须要越来越强,则阅读走向更私人化,是一个趋势。”陶东风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