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诺夫乔伊(1874-1962)的《存在巨链》一向被认为是西方思想研究的经典之作,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试图对整个西方两千年的思想史作出综合的叙述,他的研究进路是所谓的“观念史”。尽管后人批评他在某些地方将思想家的非理性因素理性化了,也有忽视思想与社
会之间的历史关联之弊,但今天的学者也还都承认,诺氏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驾驭能力使思想史著作具备了内在的逻辑力量,《存在巨链》至今仍是一本能够启发人们思考能力的纪念碑式的著作。诺氏的著作也有若干种中文译本,但在国内学术界注意的人还不多,我们邀请马建波博士就诺氏的代表作《存在巨链》略作导读,期望能引起更多的关注。
大千世界,虽然光怪陆离,细究之下,也不过由数十种不同的化学元素构成。文明之历史,与亿万年之自然史相比,弹指一瞬而已,然则思想之驳杂,说教之众多,观念之纷繁,却同样能称得上五光十色,异彩纷呈。那么,在驳杂的思想世界之中,我们能否同样能甄别出某些基本的“单元”――正如为数不多的化学元素构成了整个可感世界一样,它们构成了人类之精神世界?对于很多研究思想史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看上去疯狂,甚至是愚蠢而荒诞的想法。当然,也会有例外。对某些人来说,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这种类比,尽管是一个“危险”和粗糙的类比,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和诱惑力的类比。美国思想史家诺夫乔伊(1874-1962)正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诺氏曾先后于多所大学任教,属西方学者之典型者――不仅在学术上大有建树,同时亦热衷社会之公义。前者,诺氏潜心西方思想史研究数十年,因鼓吹一种他自称为“观念史”的研究进路而独树一帜;后者,其在捍卫学者享有学术自由之基本权利,以及反击纳粹思想方面声望颇著。诺氏最重要的作品当属1936年出版的《存在巨链》一书。其中,诺氏既详细阐述了其观念史的研究进路,同时也以一个具体的实例为我们展示了此一进路的独特魅力。
诺氏认为,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的确能够找到某些基元,他将之称为“单元观念”。所谓单元观念,并非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延内涵似乎都非常明确的概念,诸如“基督教”、“某某主义”之类。恰恰相反,这些概念其实蕴含了太多复杂的内容,它们在不同的时候,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目的使用,“通常它们不是拥护一种学说,而是拥护几种不同的且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学说”。因此,它们不过是混合物,是更为基本的观念的衍生物。思想史家倘若想更好地把握思想运动的轨迹,就不能被这些“标签式”的概念迷住眼睛,而是要穿透它们身上包裹的外壳,寻求其中更为本质的思想内核。
那么,究竟何种观念可以称得上“单元观念”呢?依诺氏的看法,“单元观念”的内涵其实非常宽泛,命题、概念、思考问题的特定方式、共同的审美偏好等等,都能够成为单元观念,简单和明晰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关键是它们是否在建构和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换言之,单元观念往往决定了在特定的时期,人们提出什么问题,以及怎样回答这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及其最终的结论,可能千差万别。举例来说,“事物是简单的”,这是18世纪人们心照不宣的一个基本假设,尽管它很少得到清晰的论述,但却是人们思考自然、历史和社会的出发点。因此,它就是理解18世纪欧洲思想运动的重要单元观念之一。按照这样的思路,诺氏把单元观念区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在这个场合一一评介它们,显然不合时宜,此处仅着重谈谈他的第五种单元观念。
诺氏的第五种单元观念,较之于前四种,最为具体和明确。它们是那些被早期“大牛”思想家们曾经清晰讨论过的特殊的命题或“原则”。作为人类思考所必然要触及的关键或基础性问题,它们迟早会进入人类思考的领域,并被深入地加以讨论和阐发。“存在巨链(the Great Chain of Being)”就是这样一种单元观念。对非西洋语境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颇为费解的概念。但在诺氏看来,它却是贯穿欧洲思想史的核心观念之一。
所谓“存在巨链”是指,由最卑微的存在物,渐次通过较高等级的存在物,最终抵达至高至善的存在物――神,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巨大序列。它实际上来自于对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的回答:这个世界为什么会以我们所见的方式存在?诺氏认为,正是柏拉图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形成了存在巨链的观念并影响了西方世界两千年。诺氏说,古希腊哲学家的神,是一个绝对“彼岸”的神,一个绝对超越的神,与不完美的现实世界毫无共同之处的神,无需这个速朽丑陋的世界,它也是完满而自足的。于是乎,问题就出现了。既然如此,神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呢?柏拉图的答案是“神是不妒嫉的”。“不妒嫉”的意思是,但凡一事物,无论其多么丑陋,只要其可以存在,神都会在现实世界之中为其留下恰当的位置。惟其如此,方能彰显神至完美的本性。这样一来,这个世界由等级鲜明的存在物构成一个巨大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诺氏进一步论证说,在柏拉图那里,存在巨链这一单元观念,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原则。其一是充实性或曰多样性原则,现实世界的存在物必然是尽可能丰富的;其二是连续性原则,这些存在物必然是首尾一贯的,中间定无空缺;其三是充足理由原则,任一存在物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存在巨链》一书的大部分篇幅,诺氏详细论述了这一观念及其包含的三个原则,在各个时期的运动变化,作者视野之广阔,思想之深邃,令人心折。其中颇多精妙之处,笔者只能一笔带过,有心人细品之,必定受益匪浅。
正如化学家发现构成世界的元素其实很简单,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喜好分析的癖好,而是从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居的现实世界。对诺夫乔伊来说,寻求单元观念,目的同样是更好地理解思想运动的轨迹。当然,承认单元观念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历代的思想家们缺乏独创的能力,而是说,我们切不可低估某些基本问题以及人们固有的理智倾向,在激荡人类思想方面具有的强大能量。
当然,诺氏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世象万千,但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却无不同。在这个意义上,物质世界是统一的。在诺氏看来,与此相类似,人类的精神世界也应该是统一的。今人习惯分门别类地从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对过往历史思想的追溯,往往是令人窒息的,局限的。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单元观念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并不固守一隅,而是能游走于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对单元观念及其运动的充分考察,我们能够看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共同性的东西,却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思想本底。事实上,诺氏对存在巨链这一观念的考察,就涉及哲学、神学、科学、艺术、文学等多个领域。人们常常提及“文化传统”,但究竟何为“传统”,每每言多虚泛。而诺氏所揭示的思想背后的统一性,笔者愚见,恰恰是“传统”的生命力和巨大惯性的绝佳展示。
诺氏和《存在巨链》在欧美均具有持久的影响力。质疑和批评自然不在少数。最严厉的指责,是认为他对何为单元观念的阐述过于含混,以至于难以琢磨。这倒不是吹毛求疵,但于笔者看来,却无损于《存在巨链》的光彩。也有人评论说,诺氏鼓吹的观念史从未占据过主流,此言非虚。不过,在笔者看来,个中原因恐怕在于,在专业壁垒日深,人人忙于画地为牢的今天,寻求人类精神世界之统一性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太过遥远。曲高,和者自是少之又少。
大陆学界对诺氏及其观念史进路的关注,属稀缺一类,更不用说借鉴其精髓,以助力中国思想史之研究。《存在巨链》在原作问世近七十后方有中文简体本,而且作为“科学史经典系列”之一引进,实属有趣。依诺氏倡导的人类精神世界之统一性而言,这也是一段佳话。(当然,书中与科学史有关的部分――尤其是论及16、17世纪天文学革命的部分,的确异常精彩)不久前,江苏教育出版社刊行了诺氏的另一大作――《观念史论文集》,这是其晚年出版的纪念性文集,收入了他在观念史方面的研究论文多篇。以上两本书,对我们了解诺氏思想,至少算是提供了一个窗口吧。
《存在巨链――对一个观念的历史的研究》,[美]诺夫乔伊著,张传友、高秉江译,邓晓芒、张传有校,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