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之智慧:朝圣者的归家之旅

2008-04-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吴燕(本报书评人) 我有话说

英国人济慈在他的墓志铭中写道:“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名随水逝;而时光的流转如同水滴石穿,温柔而又固执,当时间带走人世的所有浮名,却将智慧沉淀下来,从宁静的前生流向嚣

喧的今世,于扰攘的尘世间独守一番从容澹定。这是河流的智慧,也是光阴的智慧。因此,当我拿到《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立刻便生出一些天然的好感,我相信,这一场因大河而展开的旅行与感悟将会是充满智慧的。

按照该书勒口上的介绍,作者杜欣欣是一位“旅行者、写者、摄影者。足迹遍及非洲、南北美洲、亚洲和欧洲”,这样的人生经历无论如何都是令人羡慕的,而这其实也赋予作者更为开阔的视野,可以在走走停停之间边看边想,在不同文明的对比与冲突中追问。据说去过印度的人截然分成两类,一类是永远不会再去,一类是还要再去一次甚至多次,作者坦言自己属于第二类。她曾两次走进印度,第二次更是自恒河入海口一路溯源而上直至源头。她在自序中这样写道:“如今,物质生活愈发奢华,而精神和灵魂却日渐稀薄。人类对世俗物质生活的追求本无可非议,然而敬畏自然和追求至善应为人类的天然情怀。这样的情怀本如水和空气一样的重要,若无它们,生命意义何在?”――于是,寻根溯源之旅已不再仅仅出于一个旅人永远“在路上”的境界,更是为于行走中寻求一处灵魂寄放之所。

我因此有点担心怀揣着这样的寄望上路是否会让漫长的旅行变得沉重,直到将整本书读完,我终于意识到我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即使是再沉重的问题,也依然可以有举重若轻的解答,也许这该归功于作者性灵的文字和女性独有的细敏心思,又或者是因为古老河流及其所孕育的文明,其所承载的历史感可以让所有的沉重找到落脚的地方。

阅读恒河文明,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的相互交织与相互观照。很难――事实上也不可能――将二者截然分开,因为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它们已经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在作者笔下,尘世中的宗教生活是悲悯的、充满神性的,而神性照耀下的世俗生活则有如恒河水一般缓慢而悠长。

在特蕾莎修女墓前,作者追忆这位瘦小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她将自己全部献给了那些赤贫者,那些无人关爱的人,让他们有尊严地活,让他们不再独自面对冰冷的死亡――“那是她呀,我们的母亲!她瘦弱,却能够承担如此多的重量。她矮小,却有一颗硕大的心。她最简朴,却又最富有。她最简单,却最智慧。她谦卑地轻声细语,可是全世界都在倾听。她的脸上皱纹密布、粗糙黝黑,她的身材矮小佝偻,可是她比最美的王妃还要美丽!”这样的追忆与感叹会让心变得柔软。特蕾莎修女说过:“微笑就是爱的开端,一旦我们开始彼此自然地相爱,我们就会想着为对方做点什么。”而当凝视照片上特蕾莎修女的微笑时,我相信每个人都将了解,爱何以能够穿透所有的屏障。

在那烂陀大学的遗址,辩经之声穿越千余年的岁月回响于旅人的耳畔。那次长达十八天的辩经大会,来自唐朝的玄奘大获全胜,清冷艰辛的留学生涯成就了一代高僧。然而这座曾令年轻的玄奘心向往之并最终得偿所愿的那烂陀大学,却在1199年被入侵者焚毁,“那场大火足足烧了半年,焚毁了九百万卷藏书,也焚毁了一个文明”。当昔日的辉煌不再,废墟上,“晨雾终于散去,阳光照耀在砖基上,红如烈火。砖石无痕,无法说出它们曾经历过怎样的炼狱,木头门窗却留有燃烧的残迹”。当作者困惑于“一种文明为什么一定要毁灭另一种文明”之时,其所触到的不只是彼时彼处埋藏在人类记忆中的伤疤,而是一个绵延数千年的隐痛,在几乎所有时代的智者心底都曾刻下最深的印迹。

在性爱之都克久拉霍,作者因那些香艳夸张的雕塑而震惊,既而被吸引,既而叹服“印度教为性爱赋予神性,将快活和庄严崇高融为一体,这是远古印度人智慧的象征”。在古城瓦拉纳西,人们迎着第一缕晨光在恒河边沐浴;同样行色匆匆于拂晓之前的还有运尸人,他们要赶上第一缕晨光,因为在第一缕晨光中化为灰烬最为神圣。在北安查尔邦,当村民面对伐木车的长驱直入,她5他们用双手抱住树,手拉手围住树,这个产生于1970年代的护树运动为今天乃至以后的人们留下了一片绿色,而女性正是这个运动的中坚。在德里车来车往的大街穿行而过的白牛,悠闲自在,因为在这里“一头牛就是一座神殿”。

――如许鲜活灵动的片段每每闪现,在书页翻动的瞬间带给阅读者或感动或温暖的心灵体验。作者写道:“恒河的灵魂在北方宏伟的高山中,在平原的人神之间,在恒河的洗浴台阶上,在苦行僧的脚步下,在古老的念诵和歌舞中,在印度香和咖哩的味道里,在印度朋友的情意中。”因为,那山、那人、那僧、那歌,原都是恒河的孩子吧,在大河低吟浅唱的摇篮曲中成长,在河水流过的地方找到自己最初的家。这是所有人都曾经历过的情感,却在匆匆步履之间将它遗失在某个角落。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恒河之旅其实也是每位朝圣者的归家之旅。阖上书的时候,我这样想。

《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杜欣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4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