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陈子善先生发掘新文学佚文的贡献,早享誉海内外。他自己亦有《发现的愉悦》与《探幽途中》二册书名表其心志,可知他学问趣味还在故纸
《知堂杂诗钞》(岳麓书社1987年版)是知堂晚年寄往海外寻求付梓之未刊稿,陈子善记其事曰:“1986年暮春,我从来访的新加坡著名学者郑子瑜教授处得知其珍藏着周作人《知堂杂诗钞》未刊稿,我是个好事之徒,就又辑集了一份外编作为此书附录,一并推荐给钟叔河先生。”叙述颇简单,若读罗孚《关于知堂回想录》,当知此杂诗钞已在海外漂有27年,再转回国内出版,甚为波折。岳麓版《知堂杂诗钞》为简体横排,书前附有知堂杂诗钞手迹,又影印周氏写给郑教授手札。与止庵校订河北教育版《知堂杂诗钞》相异者,在岳麓版为周氏自订稿寄海外寻求出版,出版时增有附录;后者为谷林过录孙伏园藏周氏钞本,改书名为《老虎桥杂诗》。而河北教育一版二刷《老虎桥杂诗》则改用周氏后人重新寻得之周作人手稿,此世间三种版本,用《知堂杂诗钞》与《老虎桥杂诗》名存世,各本皆存异同,互参而阅,则别具趣味。
《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二书皆为岳麓书社1988年出版,收在钟叔河编周作人作品系列,为周氏作品集外文,遂装帧形式与岳麓版周氏其他作品一致。《亦报随笔》集周氏1949年11月至52年3月刊于《亦报》的文章712篇,另有43篇为1950年1月至3月刊于上海《大报》上,统共约58万字。《四九年以后》收周氏1949年后除《亦报》与《大报》之外所写单篇文章186篇,约47万字。二书所收文章,以发表时间为序列,又以简体铅字横排,触手有凹凸感,惟封面纸板精装复膜工艺不佳,常有气泡与起皱现象,很有些二十年前印刷风貌。
《周作人集外文》二册,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出版,大32开精装本,分上下两集而成。上集收1904~1925年间文章402篇,下集收1926~1948年间文章约369篇,二册共约118万余字,皆为周氏自编作品中未收的文章及按语信札声明等,其中多有用笔名发表,原载报刊和署名都由编者注明。书前《出版说明》言:“文章编次,均按发表日期。有几组短文,发表日期相隔不远,则以类相从,编在一起。几篇暂未查明发表日期的,则暂放在该年的最后。其早期用文言写作的文章,原无标点,均由编辑者整理标点。”书前有钟叔河先生《序》一篇,说:“陈子善、张铁荣两位先生积十年的努力,依靠北京、上海、杭州、绍兴等地图书馆和海内外许多朋友的帮助,乃是功德无量的事。”道出陈子善佚文收集之勤力。书后陈子善先生《编后记》曰:“我自广州返沪途中在长沙小住,钟先生当面约我进一步参与周作人集外佚文的搜集整理工作。我历来认为要使作家研究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就必须公开出版其所有的作品。”此语可知陈子善编周作人佚文之原委,肇始于钟叔河先生邀约。
《饭后随笔》上、下二册,由陈子善、鄢琨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共约71万余字。此书是据周作人手订目录,从上海《亦报》和《大报》所载文整理而成,时间在1949年11月至1950年10月,书名《饭后随笔》亦为周作人自己所定。但周氏自编《饭后随笔》尚有部分文章《亦报》未曾发表,然周氏自编目录中存在,如《狗学狼叫》、《美国人的话》、《谈八股》等,约十余篇,因而这部分文章只得存目,书中未收。周氏自选《饭后随笔》按目录看,是为一年内发表在《亦报》的文章,但陈子善编周作人《饭后随笔》里周氏自编文章仅为一个部分,余者凡50年代以后至60年代中期发表于各报刊之文章,亦尽由陈子善补入,因此陈编《饭后随笔》比周作人原定文章多出几倍,可视为周著之增补本,正可与海南版《周作人集外文》连续,在时间衔接上成为周氏“集外文”的整体。话到此处尚可多说几句:周作人当年在《亦报》开有两个专栏,一则谈鲁迅,一则为闲文。周自编《饭后随笔》目录中,收有十余篇谈鲁迅的文章,即出自这个栏目。周作人后来出版《鲁迅的故家》,便也由这个栏目所刊文章汇编而成。按陈子善认为,周氏初始给《亦报》写此专栏,未必有日后结集的打算,待到写鲁迅的文字积累日多,方有意编成《鲁迅的故家》。话说回来,《饭后随笔》收有周作人另一自编作品《木片集》,是时《木片集》尚未出版单行本。陈编此书前,曾将《木片集》里文章按时间整理进入《周作人集外文》中,而编《饭文随笔》时,则将《木片集》与《饭后随笔》统一体例,皆按目录还原,以周氏自编目录为序,此所与《周作人集外文》所不同者。
《如梦记》原为周作人1943年12月至1944年9月在北京《艺文杂志》上的译作连载,49年后又在香港报纸连载。陈子善编《如梦记》,除第一篇仍用《如梦记》,另将周氏50年代至60年代所翻译之日本中短篇文学作品收进此书,并设附录二则。《附录一》收日本文学作品吉田兼好《〈徒然草〉抄》、永井荷风《地图》等文章,其中加太洁二《母亲的味道》为当时新发现之周氏佚文,原刊于香港《文汇报》。青木正儿《鱼?》、《肴核》、山路闲古《普茶料理》、野间宏《收集佛教书》四篇为新发现的周作人旧作手稿,收入书里为第一次结集。《附录二》则选周作人在1949年以前编入《陀螺》里的译作,另还收有部分周氏自己的文字。陈编《如梦记》不改陈氏发掘本色,依然以收“周作人集外译文”为要,周氏所译日本中短篇文章皆收进书里。因此“陈编周著”篇幅皆宽,书页皆厚。按陈子善的编辑意图,当以读者阅读便利为主,目的还在使读者更多了解周作人翻译日本文学的状况及翻译成就。
另值得一谈者,为陈子善编《闲话周作人》,收在“书斋文丛”系列,共得文章35篇,约21万余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此书《编者前言》云:“80年代以来的思想解放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越来越大的拓展,拨开偏激和迷雾重新认识周作人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共同要求,我强烈意识到抢救关于周作人的史料已经刻不容缓,这就是我决心编选本书的目的。”足见陈子善对文献史料之敏锐与重视。此书所成皆由陈子善约稿,邀请与周氏有联系或往来的亲友回忆周作人,所占篇幅约为全书三分之二。此举是为抢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文献史料,意义当为识者所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