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大象出版社建社25周年,1/4个世纪,对于一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的专业出版社而言,可谓是酸甜苦辣难以忘怀。从一家只有12个人、20万元资金的地方教育出版社,发展到年销售3个亿、资产总额达2个多亿元的实力雄厚的全国优秀出版社,大象出版社走过了一条迎风舞动的艰辛之旅。
在改革上一
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大象出版社确立了九大出版体系建设发展思路,其中最耀眼的当数品牌书系列,其现代文化名人系列、汉学研究系列、科技史著作系列、博物考古系列以及收藏系列,业已成为大象社在文化界、艺术界及自然科学界的金字招牌。
数字出版系列是大象出版社根据新形势的变化而添加的,极能体现出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和快速应变能力。为了应对新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挑战,大象社组建了河南大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改造和完善大象局域网,在编辑流程、出版流程与管理流程上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目前大象社的数字化出版已初见成色,每年网络出版新书60种。正在筹建中的“大象基础教育网”和数据库的出版工作也在紧张的试运营,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升级与转型中他们再一次华丽变身。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大象出版社制定了2008年实现四个转型的目标,即实现产业的转型、产品的转型、经营模式与经营方式的转型和管理的转型。产业的转型体现在积极进军数字化出版和多元化经营两个方面;产品转型主要体现在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出版社的利润结构更加合理耐抗风险;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型体现在发行、营销以及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管理的转型定位在顺应转企的形势,逐步建立起现代出版企业管理制度,利用ERP的新技术、新手段加强企业管理。
经济效益方面,尽管有教材降价、学生人数下降、纸张涨价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大象社的销售收入仍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库存图书及应收账款显著下降,年销售收入3亿元,资产总额2亿多元;图书方面,《邓小平手迹选》、《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天边的彩虹》等400多种图书获得各个层次的国家及省部级奖项;报刊方面,《寻根》多次获得国家期刊奖,进入全国社科期刊百强,《中学生学习报》发行量在全国同类报刊中名列第一;荣誉方面,大象社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前任社长周常林、现任社长李亚娜先后荣获中国出版韬奋奖,总编辑耿相新列入中宣部“四个一批”出版人才、荣获首届中国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多人获全国新闻出版系统中青年优秀编辑、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成长的肥沃土壤,大象社的发展得益于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优秀文化传承,在大象社办公大楼的环墙上,到处张贴着社里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文娱及体育活动的照片,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领导班子成员与大家一起在拔河、一起放声歌唱,大家在共同的事业追求与奋斗中亲如一家。
(图为李亚娜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