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自己喜欢的河南人,戴来到了河南,一待就是十来年。21岁之前,戴来一直生活在苏州,从1993年开始,她以读书的名义在上海、北京各待了一年,同时结识了那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所以有一次戴来在接受媒体采
我把青春献给你 你把残年献给我
在河南,戴来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经常来往的朋友不多,而且也不是写东西的。不管怎么说,她还是喜欢眼下这样的生活。也许不是喜欢,而是习惯了。她习惯性地说了个段子:一男人总找不到女友,无奈去算命。算命师:你前半生注定没女人,那人眼睛一亮:后半生呢?算命师说:后来你就习惯了。
有时候她跟先生开玩笑说:我把青春献给了你,等我们老了,一定要回苏州定居,你要把你的残烛之年献给我。
1995年,戴来到了河南,尔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河南一个叫新乡的地方呆着,老老实实地呆着,后来又以学习的名义来到了北京,在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做一年访问学者。她的生活经历特别简单,基本上是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不用和外界社会打什么交道。她说:“我总觉得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有个好的心态、踏踏实实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她的人缘却好得出奇。作家荆歌就对戴来的机灵津津乐道。他说:“她绝对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人,说起话来也是轻轻幽幽的,慢条斯理的。但是,她是机智的。她的幽默,有很明显的原创色彩,因此总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在我看来,她的人缘也非常好,似乎胸怀是十分宽广的。”
用男性的视角去写东西
很多女性作家喜欢解释女人和自己,戴来却更多地写到男人。戴来觉得,用男性的视角去写东西,令她尝到更多的写作乐趣。“男性的生活、男性的视角,对我多少有点挑战性,给我留的想象空间也更多一些,写起来觉得更愉悦,你会觉得你在创造这个人物,完全不是你生活当中的,甚至不是你经验当中的。我的小说中基本上没有我的生活,可能就是一些细节会和我的生活有关系。”她说自己的写作过程,也是个比较混沌的过程,也正是多种可能性让她体会到了更多的写作的乐趣。评论家李敬泽说:“她的小说不像是一个女人写的。戴来很残酷,不是那种恶毒的残酷,而是冷静、精确,像一个外科医生,她的手不会抖。当戴来写小说时她通常穿着白大褂、脸上蒙着口罩,这副派头总会震慑住读者,比如我。”
基本上,戴来的写作属于百发百中,写一篇发一篇,虽然写作年头不多,已经出版小说集《要么进来,要么出去》、《别敲我的门,我不在》等,随笔集《我们都是有病的人》、《将日子折腾到底》等,长篇小说《练习生活练习爱》、《甲乙丙丁》,《鱼说》(江苏文艺出版社)将会在今年书市上与读者见面。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介绍到国外。2002年她获得首届春天文学奖,今年又获得第十一届“庄重文学奖”。
跟中原这个地方很是契合
目前,戴来正在给写一个短篇,准备刊发在今年7月《作家》“女作家专号”上,对戴来而言,这是有特别意义的。另外,她还为一个长篇做准备,讲的是一个历史学家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对一段历史的质疑让他把自己的大半辈子放进了对所谓真相的探究中。对于新长篇,戴来觉得不知道该如何概括,这大概算是一个寻找的故事、一个理想最终倒在现实面前的故事吧。
骨子里,戴来是个爽快的人,来到中原,在这一点上跟这个地方很是契合。但同时,她又是个懒散的人,向往闲适的生活,所以在这一点上,她更像是苏州人。“每次回苏州,我都会觉得苏州真好,真好啊,但更多的时候也就是想想而已。我深陷在一种生活的惯性中,我害怕生活上的改变,也许是怕去面对繁琐的具体操作程序。有些过程在心里模拟一遍,就已经满身大汗了。不过,现在父母年龄大了,这以后我会经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