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切实提高农民阅读水平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8-04-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 我有话说

在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出版高层论坛,吸引了书业界及众多前往本届书博会参观的读者的注意力。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及学者王立群、作家曹文轩等围绕“全民阅读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这一主题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本报特摘录其中部分内容。

当前农村还普遍存在着“看书难、看书少、看书贵”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那么,如何解决农民看书读书方面存在的问题呢?

第一,倡导读书风尚,让农民积极看书。读书使人明事理、增才干,读书造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和创造源泉。正因为如此,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和社会阅读风气的形成。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政策的主轴;德国等国家设立了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席或名誉主席的国家阅读基金,目的就是要打造“读书人”的国度;更令人赞叹的是在以色列,婴儿一出生,母亲就在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从小觉得书是好东西,读书是件“甜蜜的事情”。中华民族是崇尚知识的民族,自古就有治书、出书、读书、藏书的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先贤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现在,我们倡导全民阅读,既是发扬中华民族读书的优良传统,更是打造学习型社会,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举措。毛泽东同志在肯定农民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同时,明确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作为我国人口的主体,能否养成阅读的习惯,关系着新型农民的培养,关系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要通过开展“读书节”、知识竞赛、农村讲坛或设立农民读书奖等多种措施,使农民增强读书观念、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人人想读书、人人爱读书、人人常读书,让浓浓书香飘逸每个乡村。

第二,健全公共服务,让农民看得上书。世界读书日的口号是“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健全完善的公共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保障。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公民阅读率与公共文化服务成正比,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几乎能够保证国民随时、随地、随机都可以阅读。公民读书率最高的以色列平均每4500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美国、英国的免费宽带接口遍及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相比之下,我们的公共服务还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且不说网络服务是多数人望尘莫及的奢侈消费,就连图书馆也是少之又少或残缺不全。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我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惠及全省广大农民,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其模式和做法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实施的“新农村书屋”工程,正在成为农民的“营养屋”、“致富屋”、“希望屋”、“幸福屋”;开展的送书下乡、“流动图书馆”、科技下乡等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无书看、借书难的问题,有力促进了“人人有书读、家家有书香”局面的形成。

第三,实施精品工程,让农民看上好书。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好书陶冶人的情操、开启人的智慧、鼓舞人的斗志。对农民来讲,一本好书就可能塑造一个现代人、开辟一条致富路、演绎一出创业剧。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金阳光图书工程”,涉及6大系列150多个品种,为农民增收、农业技术培训、现代农业发展等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服务,催生了一大批特色农业种植区,培育了一大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动了一大批小康示范村建设。打造农民喜欢的精品读物,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心里装着农民、眼睛盯着农业、脚步迈向农村,了解农民的新思盼、把握农业的新需求、跟踪农村的新变化,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打造一批“三农”品牌、培育一批乡土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多出农民看得懂、农业用得上、农村贴得紧的出版物,才能使阅读成为农民转变观念的催化剂、提高素质的好教师、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维护权益的护身符,让受农民欢迎的先进文化照亮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培育农村市场,让农民买得起书。据有关权威机构调查,农民对图书出版的最大希望是价格能低一些,绝大多数农民希望想要购买的图书价格在10元以下,而去年全国的图书平均价格为21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图书市场发育不够、业态不活、竞争不足。高价门槛把相当一部分农民挡在书市之外,想看书买不起、出了书卖不掉成为农民和出版界之间难以纾解的郁结。破解这一难题,我认为应做到“四点”。一是政府多扶持一点,就是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建立稳定的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适时提高奖补标准,支持出版单位服务“三农”。近年来,我省每年拿出2000万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包括重点“三农”图书在内的文化好项目大项目给予扶持。同时,在图书出版上坚持实行低定价,限制高定价;留出一定书号对涉农图书较多的出版社给予专门保障,对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这三个大奖的服务“三农”图书给予重奖,有效地保证了涉农图书的质量好、价位低。二是市场定位准一点,就是要坚持“小、薄、朴、实、廉”的原则,努力在保证内容质量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把图书价格控制在农民可承受的范围。三是出版机构多让一点,就是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把涉农图书的利润都让出来。出版社可以把通向城市、通向市场的图书所获得的利润,用来弥补通向农村图书的利润不足。四是经营形式活一点,就是要大力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培育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网络管理等现代流通业态,拓宽发行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营销成本。

第五,优化阅读环境,让农民开卷有益。陶行知先生曾形象地把书比作人的精神食粮,好的书就象白米饭,吃了使人健康、长力气,坏的书就象鸦片,毒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农村图书市场环境不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封建迷信的书、格调低下内容庸俗的书、侵权盗版的书、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等时有所见,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秩序,极大地损害了群众的文化权益和行业利益,影响了先进文化的传播。要坚持一手抓引导,教育农民读健康书、读正版书,自觉抵制不良书刊;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实施“文化环保工程”,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坚决清除各类文化垃圾,让农民在绿色文化环境里,阅读绿色文化产品,得到绿色文化享受。这些年,我们站在对党、对人民和对社会负责的高度,坚持“扫黄打非”手不软、招更实,建立第一责任人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为净化农村阅读环境做了大量工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