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敦煌游览、学习的人不计其数,但至今还没有可以引导人们读懂敦煌莫高窟,或者有计划地读懂其一个个局部,进而探索其更广、更深层面的书,也就是在系统地介绍敦煌石窟的基础上,展示其壁画、雕塑和藏经洞发现的遗书文献等,既有学术内涵,又可轻松阅读。
文物学界的实干家刘炜女士曾经参与组织和编辑
关于敦煌的通俗图文读物的设想,就是在一次闲聊中产生的,在经过了多年的琢磨以后,以她富有创造力的谋划布局和极强的组织能力,加上我从敦煌学本身以及出版方面的配合思考,一个大胆的计划终于慢慢浮现并渐渐清晰起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广大读者全方位地阐释美丽而神秘的敦煌,以壁画、彩塑和遗书的内涵为重点并加以铺展,既要有学术性、权威性,还要有知识性、可读性,书名为“解读敦煌”。
幸运的是,整个策划过程始终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紧密联系,得到了她的全力支持。樊院长作为一位资深的权威学者和领导,早已是头戴各种“桂冠”的知名人士了,她在承担着敦煌石窟的研究者和保护神的历史角色的同时,对于敦煌的基础学科研究、图书的编辑出版和知识普及,也不遗余力。她不仅顺理成章地担任了主编,还亲自动手贡献出了她研究多年的两项成果,成为这套丛书中的两卷。
《解读敦煌》出现了颇为复杂的署名结构。主编单位为敦煌研究院,主编是樊锦诗,学术顾问为老院长段文杰。项目策划是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项目顾问有罗哲文、谢辰生、彭卿云、沈竹,他们都是几十年来关注和支持敦煌事业的全国著名文物专家,项目执行是刘炜,出版策划由我担任。这样的组成保证了全书的顺利出版。
樊院长在《主编寄语》中介绍了本书的概貌,她提到敦煌莫高窟迄今保存了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经过几代敦煌学者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考证、研究,使敦煌石窟壁画的尊相画、释加牟尼故事画、经变画、佛教东传故事画、神怪画、供养人画像、图案纹样等七类专题如天书般的内容逐渐得以揭示和解读。《解读敦煌》系列包括了敦煌历史、敦煌石窟、彩塑、壁画、遗书等诸多方面,尤以与壁画相关的内容为多。全书的作者队伍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以佛教、艺术、社会三大类多专题,深入浅出地将他们数十年的研究成果贡献出来,为读者解开敦煌石窟的奥秘。整套书收录了精美的图片3000多幅,均是在敦煌研究院影视信息中心主任吴健的主持下,带领着多位资深摄影师和他的弟子们拍摄的,这里也凝聚了他们近十个寒冬酷暑的艰辛和汗水。
《解读敦煌》系列每册的文字大约在7万字,以问题和答疑的方式,如同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每册配有图片100-120幅,图文紧密结合,精心设计,全彩印制。艺术总监则是供职于香港商务印书馆多年的田村先生。全书共24册,第一辑率先出版的八册是:孙毅华著《创造敦煌》,讲述敦煌石窟建造的历史与辉煌;谭蝉雪著《中世纪的敦煌》,讲述敦煌壁画所反映的敦煌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彭金章著《敦煌考古大揭秘》,首次披露了鲜为人知的敦煌石窟北区考古最新成果;樊锦诗著《从王子走向神坛》,介绍敦煌石窟壁画中关于释加牟尼一生的传奇故事;施萍婷著《阿弥陀佛的中国之路》,诠释了连环画式的阿弥陀经壁画,展示了中世纪画家渲染的西方极乐世界,以及阿弥陀信仰在中国的传播轨迹;刘玉权著《中世纪动物画》、郑汝中著《佛国的天籁之音》、王克芬著《天上人间舞翩跹》,分别介绍了敦煌绘画、音乐、舞蹈艺术的成就。第二辑的八册将于2008年初出版,全部出版工作计划于2008年下半年结束。
屈指一算,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参与和主持编纂出版藏于法国巴黎、俄国圣彼得堡等处的多种敦煌文献原始文本开始,与敦煌学结缘已有二十多年了。很早以前就想在普及敦煌知识方面做点事,此次主持策划和出版《解读敦煌》系列,终于得遂所愿。
(本文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解读敦煌》系列总策划)
“解读敦煌”丛书,樊锦诗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