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来还书!”绵竹市清平乡小学一年级学生卫瑶人还没到,清脆的声音已经传进帐篷。在绵竹市最大的临时安置点,清平学校的临时“帐篷图书馆”借阅台账清楚地显示,小卫瑶是这个帐篷图书馆开门以来的第20位借阅者。(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这个“帐篷图书馆”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志愿者帮助建立起来的
老师们想的是,给孩子们书读,一方面可医治孩子们的心理创伤,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别荒废了学业。然而,老师们不知是否想到,“帐篷图书馆”的想法得以实施,或许正在造就国之栋梁。
读书,开阔心胸。通过读书,孩子们可以洞悉大千世界,把自己的痛苦与全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让心胸豁然开朗。
读书,树立信心。读书可以让我们从过来人的遭际了悟人生,看透眼前一时的灾难,懂得挫折是人生的加油站,“让我们自己心里有一个任何挫折都颠覆不了的信心”。
读书,获得快乐。阅读可以让人拥有另一重生活,多一种人生经验,从中获得不读书人所难以感受到的一种快乐。尤其是灾难之后的读书,是医治心灵创伤的最有效良药。
读书,纯净人性。为孩子们创造读书的条件和机会,无疑就是让孩子们在与前人和智者的平等对话中,更加明了人性的慈善、人性的友爱、人性的关爱,在心灵深处筑起一道任何灾难也摧不垮的人文“精神长城”。
读书,增长知识。本来缺少读书条件的孩子们,因灾暂时不能复课上学,却因此拥有了社会提供的自由阅读的条件,这无疑是遭灾孩子们的最大幸事。
读书,慰心、疗心、养心,成人、成业、成事。惟其如此,我为灾区许多帐篷里学生们沉静地读书感到高兴,为地震安置点有了“帐篷图书馆”欣慰。